下载此文档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面临的机遇
  资金需求庞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将产生庞大的金融需求,为农发行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职能定位使然。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配置工具和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农业政策性金融通过提供长周期、低利率的信贷资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器”,引领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领域,农发行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是其履行基本职责的要求。
  目标任务契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很多领域如农村基础设施、三农等都是无利或微利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差,资金回收期较长。但这些领域项目的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单纯依靠商业性银行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一致。 存在的挑战
  外部制约因素。一是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2017年,财政50号文、62号文、87号文等一系列政策出台,进一步严格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融资担保行为,严控区域性金融风险。同时,以政府为主体的融资模式已逐步弱化退出,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各种经济实体为主体的融资模式,突出市场化。这使得农发行
“依赖政府、捆绑财政”的融资模式难以为继。二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融资能力较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仍难以满足,供求配比失衡,金融服务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农村地区融资能力欠缺,存在资产估值低、变现难、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造成融资所需的担保资产难以落实,融资能力不足。三是金融脱媒加剧,传统信贷需求受限。随着金融脱媒日益加剧,政府、企业融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元化,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四是外部配套改革和扶持政策滞后。农发行的综合配套改革进展较为缓慢,职能定位、法律地位尚不明确,当前业务范围还未能涵盖三农的所有领域,资金来源比较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内部制约因素。一是信贷管理和风险防控方式比较单一。农发行在制定和执行信贷政策时,尚未充分考虑地区间的经济特点、资源优势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较为突出。二是运作模式和承贷主体单一。在政府融资政策调整形势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中长期贷款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为中长期贷款主要承贷主体的现状,也不能完全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多元化的需求。三是服务功能和手段相对落后。与商业性银行相比,农发行的产品创新较为迟缓,服务手段相对匮乏,担保管理机制不够灵活,难以完全满足项目运作模式的多样化要求。四是转型创新动力不足。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不强,创业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对策与建议 坚持服务农业产业
  要切实落实中央关于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精神,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积极扩大自身信贷服务农业产业的能力。要对一定额度(如1000万元)以上的贷款实行差别授权原则,在风险整体可控的情况下增加贷款营销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效服务市场化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加大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经营,培育新型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一点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