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广陵区头桥小学 梁露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事做遵循规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是(学生接:鹬蚌相争)。
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结寓言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2、今天我们要继续一则寓言故事,孟子的《揠苗助长》。
揠,反复读几遍字音。
3、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
4、师读原文:原文是这样的(师读),你们明白意思吗?没关系,课文是我们很快就能读通读懂的小故事。不过,要想读好故事还需要一步一步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课件出示)自由读,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
指名说一说、读一读
宋国 纳闷 枯死
十分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这一行词都是描写谁的)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词义
词语读得很准确。这个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指名分段朗读,评价。4、现在谁来联系故事内容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评:你真会读书,才读了一两遍就在文中找到它的意思了。)
板书:拔(揠,就是拔的意思。)谁能给寓言换个题目?齐读(拔苗助长)
5、质疑过渡:围绕这个拔字,我们可以提出怎样的学习问题?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哪些段落分别写清了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反馈:谁来说说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巴望”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有时我们就可以
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换成“希望”“盼望”可以吗?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一评:他把农夫什么心情读出来了?
【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 (你来)我感到
你急切的心情,谁还想读?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师引:其实还有一句话,可以看出农夫是看着眼里,急在心里。
B、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指导朗读:
你真是读到农夫的心里去了。
出示:十分焦急,指名读一读。
明白什么是“焦急”吗?指名说(可以用近义词“着急”来帮助理解)
出示课件:古字“焦”,讲解。
现在这把火烧在的谁的心里?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引导讨论:
同学们,展开想象:农夫急得在田边 。
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 禾苗是怎么长的?(及时引导:禾苗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这就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农夫为什么没有发觉呢?
(随机补充:晴天,农夫 ;阴雨天,农夫 。禾苗会一下子长那么高吗?)3、齐读第一段: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边读边想农夫的样儿,体会他的心情,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学习二、三自然段
1、是啊,农夫太焦急啦,他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啊。 他想到办法了吗? (指名说)
2、练习朗读:
请同学们继续用“边读边想边体会”的方法,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比一比,谁更能读出农夫的形象。捧起书,自由朗读。
3、出示课文第二段,指名朗读
谁来读读农夫的好办法?
说一说:你从他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或者:你读得很精彩,想告诉大家什么?你觉得他读出农夫的样子了吗?)
补充说话: 火热的太阳烤着大地,农夫在 ;
口渴了,农夫还在 ;腰酸背痛了,他还在 。
出示“筋疲力尽”,指名读这个词,说说意思。
4、出示第三段:
虽然很累,可农夫的心情却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读这个词,说说:农夫觉得他把禾苗往上拔这个方法怎么样?
指名朗读。
5、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把农夫揠苗助长的经过读一读。(齐读二三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儿子听了很(纳闷),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2、 真的如农夫所愿吗?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学生接着读)
(读出儿子的心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