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知识点整理.docx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13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
,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党,并不意味着从一开始就可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它是一个过程。
——李大钊。
3. ★全党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4.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5.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是因为对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科学实践的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①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全党②成功的经验总结)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①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②就是把中国革命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和根本原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 ★几个方面?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②中国具体实际
5.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相关关系:
①批判和继承关系
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③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国文化实现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两次飞跃”
(1)谁“飞”的?
①第一次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实现结合、飞跃的。②第二次:邓
(2)在什么情况下“飞”的?
①第一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②第二次(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飞”出了什么结果?
①第一次(毛泽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理论体系。②第二次(邓小平):形成了中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①思想路线: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③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成功,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 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主题: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 △(单选)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提出和解决。
3.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道路理论的提出(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4. 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系统的阐述和论证了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②基本路线③基本纲领④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5. 毛泽东思想正式确定为指导思想: 1945年 党的七大
“第二次结合”:1956年前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①实事求是②群众路线③独立自主。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①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形成的三大依据



二、科学发展观
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 ★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
3. ★★★怎样处理好“又好又快”?
①“好”就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协调、更加环保、收入更公平;
②又好又快就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结构相协调

《毛中特》知识点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81 KB
  • 时间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