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蕴含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读议法、读写结合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蕴含的深刻含义。
预习导案:
1、大声读课文,达到通顺、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方法学习并把音节标注在生字上面。
2、自学一类字,用红笔标出姹、嫣、暇字的易错点,正确标注脊、颇的读音。
3、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4、思考:预习了课文,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5、上网搜集作者季羡林以及德国风景民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语:
同学们,当你看到花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相机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到这花,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作者在德国看到了花,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想法。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复习:
1、抄写两遍: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教师重点指导嫣、暇的写法。
2、指名读课文,达到通顺、流利。
新课:
一、品悟德国奇丽景色。
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默读课文,用浪线划出描写德国奇丽景色的句子,读一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1、指名再读这句话,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把作者看到的花的样子词语圈出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3、看,许多鲜艳的花聚集在一起,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指导朗读。是呀,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先生徜徉在街道上,他看到了(多媒体出示这一段)指名感情朗读。
当四五十年后他又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美丽的花儿依旧,美丽的城市依旧,他看到了(生再读这段)
今天,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哥廷根,他们也看到了(生再读这段)
二、品悟德国奇特民族。
边读边画出描写德国奇特的栽种方式。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德国人是怎么想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三、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