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存在的问题
[摘 要]猪瘟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主要存在非典型、温和型猪瘟及猪瘟疫苗过敏现象,给猪瘟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养猪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猪瘟疫 非典型 温和型 疫苗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389-01
l 非典型猪瘟发生原因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猪饲养管理状况、免疫程序、免疫水平有较大差异,所以,非典型猪瘟和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注苗范围不广,免疫密度不高
多年来,我国猪瘟防制贯彻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较好地控制了猪瘟的传播和流行。但近年来,一些地区由于防疫组织不够健全,设备陈旧,经费紧张,致使猪瘟疫苗的接种密度不高,范围不广,―些猪漏注疫苗,或个别村屯不注射疫苗,猪群的免疫水平低下。
免疫程序不合理
我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定了科学的免疫程序。一般采用20日龄首次免疫,55-60日龄第二次免疫,一年内不再免疫的免疫程序。但在养猪生产中,特别是农村散养猪,认真执行好上述免疫程序是有困难酌,常常是首免和二免时间安排不当,或两次免疫变成只注射
―次,从而影响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疫苗免疫剂量不足
猪瘟疫苗的剂量与疫苗的保护性密切相关,当接种疫苗剂量少时,给注苗猪攻击猪瘟强毒,强毒能在猪体内繁殖和带毒,呈现亚临床感染,当免疫剂量提高到80100PD50(约320400RID)时,攻毒后能抑止亚临床感染;所有耐过猪均不带毒。在生产中,注射l头份我国的免化弱毒疫苗以后,仍能出现非典型猪瘟,注射大剂量的疫苗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欧洲药典规定用株疫苗免疫时,肌肉注射剂量为100PD50 (400RID)。我国猪瘟疫苗出厂检验以5万倍稀释能致免体热反应为合格,即每毫升原液含5万RID。规定剂量为150RID(39PD50)。这一剂量远低于国际标准。因此,在HC不稳定地区应用这一剂量。不能切断HC亚临床感染引起的恶性循环。增加疫苗免疫剂量对控制非典型猪瘟是十分必要的。
疫苗质量不佳和疫苗接种操作不当
生产中应用的猪瘟冻干疫苗是经过效检合格后出厂的,但一些因素如运输和保存温度过高,疫苗失真空,疫苗超过有效期,稀释液不合乎要求及疫苗稀释后不能尽快用完,常常影响疫苗的质量。实验证明,在夏季早晨稀释完全符合标准的疫苗,即每头份含150个免体反应量(RID),傍晚检验,每头份只剩15个免体反应量,一天中效价损失90%。因此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立即用完,必须放入冰瓶内保存。另外,注射疫苗时消毒不严格,注射剂量不准确,接种部位和方法不当,都会使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
未及时淘汰繁殖障碍的母猪
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以后,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可经胎盘感染仔猪,这些仔猪成为持续感染的带毒猪,能形成免疫耐受性,对接种的猪瘟疫苗免疫能力很低,往往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这种情况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猪场经常出现免疫失败、非典型猪瘟和繁殖障碍,与母猪持续感染猪瘟病毒有极大的关系。另外,有人把
探讨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存在的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