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形和地势(曾杰).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如,总结出我住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熟悉不同走向的山脉,并理解重要山脉起到的“骨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探究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理解山脉的“骨架”作用。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的地形特点。
3、通过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我国地形的特点
难点
我国地势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区自制挂图,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自制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自然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呢?
2、提问:地形类型分为哪几种呢?
1、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讨论,发言。
二、山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承转:那我们中国有那几种呢?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对中国地势和地形的探究。
1、展示山脉走向示意图,引导学生研究山脉的走向。
2、分组探究:
①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对本小组领取的任务进行研究。
②在地图上勾画出所研究的山脉。
③将找到的山脉名称填入空白图中的相应位置。
④在所有小组完成活动后,每个小组派3名代表上台将所选山脉贴入挂图相应位置。要求与山脉走向大致相同。
1、了解山脉的走向,记住五种走向的图例。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进展,适时给予指导。
3、展示研究成果
每个小组派3名学生上台,1人负责取标签,1人负责贴入空白图中,1人负责讲解。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归纳。
4、山脉的“骨架”作用
老师展示中国主要山脉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山脉的“骨架”作用。
3、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其余组的学生进行点评,激发探知欲。
4、学生通过读图,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山脉的“骨架”作用。
三、我国主要地形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承转:这些山脉将我国的领土划分成了许多的小块。每一个小块里面就有一种地形单元。那么这些地形单元到底是高原?盆地?平原?还是丘陵呢?
1、高原
指导学生读地形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分析我国主要高原的特点,找到四大高原的位置。
2、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对盆地、平原和丘陵的探究。
3、主要位置关系
根据教材P27活动3,引导学生对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进行探究。
1、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读图研究,并进行对特点的探究,总结归纳出高原的特点。
2、让学生读图分析,总结归纳。
3、学生共同研究,培养探究精神。
四、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承转: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存在。
引导学生得到我国的地形特点: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逐步培养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五、地势特点
教师活动

地形和地势(曾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5186fy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