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doc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上见赠》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思: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
原意: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心胸。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说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2、《赤壁》作者:杜牧 年代:唐
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赏析: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
主题: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
(1)“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意思: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其中对偶的句式,既抒发了作者
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赏析:诗句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体裁:词
主题: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内容:上阕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下阕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名句赏析: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只愿(兄弟)彼此珍重,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天下人的
一种祝福。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意思: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
赏析: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意思:我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赏析:运用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
5、《山坡羊 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 年代:元 体裁:曲
主题: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名句赏析: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赏析: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化静为动,写出潼关的险要。“聚”“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里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只能是灾祸和苦难。借古讽今,讽刺元朝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6、《饮酒》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主题:写诗人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退隐自然、悠闲自得的心境。
名句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这是一种“无我之境”,写出了物我合一,心和自然的亲近,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境自然平和,就可以处闹市若幽谷。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诗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