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如花鸟鱼虫等
非生物:无生命的物体,如泥土、水、瓦石等,生物、非生物区别在于有无生命。
二、生物的特征(8个):
(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7)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三、生物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2、X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
2、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X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影响生物生活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的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⑴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⑵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外一种生物的体内或者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寄生虫,细菌、病毒、菟丝子等。
⑶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有利,离开后一方或者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根瘤菌等
⑷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跟农作物等。
⑸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是彼此相互有利的生活关系,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与共生的区分在于看彼此之间是否“同生共死”
1、科学探究的6步: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中只有1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相同。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光线。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②③④。先在左边①③区内放入干土,再在右边②④区放入等量的湿土;在①②区放一黑纸板遮光,在③④区放一无色玻璃板。把20只鼠妇放在盒子的中心,观察各区鼠妇的数量。
⑴图中共有4组对照实验,各区的环境特点为:
①阴暗干燥 ②阴暗潮湿
③明亮干燥 ④明亮潮湿
对照组
实验组
变量
①
②
水
①
③
光
④
③
水
②
④
光
⑵①③或②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①②或③④对照得出的结论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⑶你认为②区的鼠妇最多?4组对照实验说明: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⑷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用过的动物? 放回大自然为什么? 要关爱生物。
根: 发达 ,能够吸收沙漠深处 的水
三、 适应 仙人掌 茎:绿色肥厚,可以储存 水分,又能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影响:如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 疏松肥沃 、森林的调节气候、人类对环境的 破坏或改善 等
依赖:如: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空气等
四、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X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