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宋·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0409100105 赵虹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 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此词的上片写伤春之情。词人把酒听歌,所听之歌为水调歌。此歌是隋汤帝凿汴河时所制,其声韵悲切。词人把酒听歌意在消愁,结果却酒醒愁未醒。由此看来, 词人伤春为表,伤已才是里。春去尚有回归日, 而大好青春却一去无返机了。“几时回”,实际上是“伤己”之 余的自问了。向晚临镜自照,青丝变白发,又怎能 不渐生华年飞逝的怅惘之情呢?最终发出了往事不堪回首万事皆成空的慨叹!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 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下片描绘了庭院池塘之景,并借以烘托伤春伤己之情。反用杜牧诗句: “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 ”,以“晚”易“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 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亦评曰: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春之将去,残花尚且顾影自怜,对这美好的大自然充满了眷恋之情。这能不引起词人的思考吗? 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个“影”字, 这才是词中的“词眼”,是这首词中美学境界的焦点之所在。作者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终篇“落红”与开篇的伤春前后呼应,使上情下景,浑然一体。帘幕重重,灯影朦胧,人渐静而“风不定”。其中的“风”字又是本片中的关键词,是贯穿整个下片的。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天仙子】赏析-精品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