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一中 2010-201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 命题教师: 梁弘文审核教师: 钟灿富考试时间: 2011 .) 注意事项: 1 .本次试卷分 A、B 两卷,共 34题,其中 A卷 30 题, B卷4题。 2 .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 4 .非选择题不能使用铅笔或圆珠笔书写,必须使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并书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范围.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A 卷(共 100 分) (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 选项正确。) 1 .下列生活中的问题,不能用金属键理论知识解释的是 A .用铁制品做炊具 B .用金属铝制成导线 C. 用铂金做首饰 D .铁易生锈 2 .某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 ns l ,当它跟卤素结合时可形成的化学键是 A .一定是共价键 B .一定是离子键 C .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 .一定是极性共价键 3 .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 s 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2B. CCl 4C. Cl 2 4 .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 .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5 .下列各项的叙述都包含两个数值,前一数值大于后一数值的是 A .水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硫化氢分子中的分子间作用力 B .相同条件下, H 2 分别与 Cl 2、F 2 反应的反应速率 C .晶体硅中 Si— Si 键的键能和金刚石中 C—C 键的键能 D .甲烷分子中 C—H 键的极性和氨分子中 N—H 键的极性 6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 .碘和氯化钾 B .金刚石和重晶石 C .二氧化硅和干冰 D .软脂酸甘油酯和冰醋酸 7 .高压下氮气聚合生成高聚氮,其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他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已知晶体中 N—N 键的键能为 160 KJ· mol -1 ,而的键能为 942 KJ· mol -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牢固,所构成的物质越稳定 B .高聚氮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C .该晶体中氮原子数与氮氮键数比 n(N):n(N — N)=1:3 D .高聚氮可以用作炸药 8.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 首先形成难溶物, 继续添加氨水, 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 Cu 2+ 的浓度不变 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Cu ( NH 3) 4] 2+ C.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