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实验报告.docx信息论是现代通信与信息工程的理论基础。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 术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信息的定义和测度、 信源和信息炳、连续炳和信息变差、信道和互信息、平均互信息和信 道容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测量理论、无失真信源编码理论和编码方法 等内容。
本课程按“单符号离散信息系统”、“多符号离散信息系统”、“连续 信息系统”三个“系统”层面,逐步深入展开,以严密的数学分析贯串始 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信息分析方法,为 今后进一步研究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验一:唯一可译码判断
实验学时:3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一、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了解唯一可译码地判断原理;实现用C语言编写判断唯一可译
码地程序
二、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唯一可译码的判决准则 Sardinas—Patterson算法
三、 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Sardinas—Patterson 算法描述:
设C为码字集合,按以下步骤构造此码的尾随后缀集合F:
考查C中所有的码字,若Wi是Wj的前缀,则将相应的后缀作为一个尾随后缀放 入集合F。中;
考查C和Fi两个集合,若WjEC是Wi^Fi的前缀或Wi EFi是Wj EC的前缀, 则将相应的后缀作为尾随后缀码放入集合仃+1中;
F=UF/即为码C的尾随后缀集合;
⑷ 若F中出现了 C中的元素,则算法终止,返回假(C不是唯一可译码);否则若F中 没有出现新的元素,则返回真。
在我们设计的算法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的是先输出所有尾随后缀的集合,然 后再判断该码是否是唯一可译码,即如F中出现了 C中的元素,则C不是唯一可译码, 否则若F中没有出现新的元素,则C为唯一可译码。而不是F中出现C中的元素就终止, 这也是在本题的要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概要设计:
由于需要判断尾随后缀,所以我们需要反复的比较C和F中的码字。
首先我们用一个b [30] [30]的数组来存放所有的尾随后缀的集合;用Q记录所有尾随 后缀的个数;
用数组a[30][30]来存放输入的码字,L[30]来存放码字的长度;
通过一个双重循环并调用houzhui (a[i],a[j],L[i],L[j])函数来找到a[30][30]中的为随后 缀,即:
for(i=0;i<n-1 ;i++)
for(j=0;j<n;j++)
(
if(i!=j&&L[i]<L[j])
HuoZhui(a[i],a|j],L[i],L[j]);
}
}
通过判断Q是否大于0,如果不大于0,即b[30][30]中没有码字,也就是不存在尾随 后缀,那么可判断a[30][30]是唯一可译码,否则进行如下操作;
计算b[30][30]中尾随后缀的长度,用kl表示;并调用HuoZhui(b[i],a[j],kl,L[j])其中 kl<L[j]来a[30][30]中所存在的后缀,并加入到b[30][30]中,通过一个循环,找到 a[30][30]中所有尾随后缀;即
for(i=0;i<Q;i++)
(
kl=strlen(b[i]);
for(j=0;j<n;j++)
(
if(kl<W)
HuoZhui(b[i],a[j],kl,L[j]);
}
}
寻找b[30][30]中的尾随后缀;用k2表示b[30][30]中码字的长度,并调用 HuoZhui(a[i],b[j],L[i],k2)来实现,其中k2>L[j];通过循环调用即可找到b[30][30忡的所 有尾随后缀,最后再将他们分别存放在b[30][30]中;即通过
for(i=0;i<n;i++)
{
for(j=0;j<Q;j++)
{
k2=strlen(b[j]);
if(k2>L[i])
{
HuoZhui(a[i] ,b。] ,L[i] ,k2);
在反复调用HuoZhui(a[i],a[j],L[i].L[j]涵数中如果b[30][30]中有重复出现的,即尾随后 缀相同的不用再次放入b[30][30]中。
在调用函数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的问题,也就是实现6)中所提到的。
四,实验数据源
1: 10,
2: 10,110, 1110
五、 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六、 实验条件
计算机
Windows XP
VC++
七、 实验内容
实验源程序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struct strings
{
char ^st
信息论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