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论语》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oc2009届暑假作业《论语》练习参考答案
学而第一
(1) A (信,是诚信。)(2)执政者应该办事严肃认真,忠于职守,言而有信,节约用度, 爱护百姓,遵守农时役使百姓。
(1) C (子贡没说不要学习。)(2)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 生的道德修养,书本的文化知识是次要的。能做到孝悌谨信泛爱亲仁之后,再来考虑学习文 化的事。
(1)①靠近 ②匡正 (2)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工作勤勉,说话谨 慎,谦虚好学。
(1) B (贫而乐,富而好礼是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具备。)
(2)子贡能够勤于思考,善于求教,更重要的是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从讨论贫富的 处事态度,能领悟到培养道德修养必须精益求精的道理。
为政第二
(1)居于一定的方位,群星环绕在它周围。(2)用以说明道德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提倡 以道德教化治国的主张。
(1) C (只让父母在自己生病时担忧)(2)为父母做点事,有美食就让给父母吃,这样 的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难就难在能够做得心甘情愿,和颜悦色,并且能够始终如一,持之 以恒。
(1)①省察、考察 ②发挥 (2)颜回没有违背老师的话,但他不是唯唯诺诺,
而是有独立的思考,能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有所发挥。
(1) B (遇到不懂的事,是不说话,对于有把握的事,才是说话谨慎。)
(2)孔子的观念是,学习做事要实事求是,诚实对待,要谦虚求知,多听多看,要小心 谨慎。
(1) D (孔子是以间接方式为政,不是不为政。)
(2)孔子认为,孝悌不仅是家庭伦理道德,也是治理国家的手段。孝悌是仁德的根本, 把对父母兄长的孝敬扩大到国家里,就能对上级忠诚恭敬。这样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 国家社会就可得以安定。因此,孝悌可以说是治国的根本。
八俏第三
(1)人如果不仁,怎么来对待礼呢! (2)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人们内心的道 德要求,是礼乐的基础和根本,没有仁,礼乐就徒具形式。
(1) A (办丧事要讲究礼仪,但办丧事的礼只是礼屮的一种,不是根本。)
(2)不孑盾。礼仪是一种外在形式,是内心感情、道德修养的载体,缺失了礼,就缺失 了社会规范,所以不能因吝惜财物而放弃应有的礼。当然,礼更注重的始终是发自内心的感 情和约束,在形式上奢侈铺张,并不是礼的要求。
(1) C (孔子只批评管仲不俭、不知礼,没有说他不值一提,微不足道。)
(2)季氏享用了天子的礼仪,违礼僭越。而孔子倡导以礼治国,各阶层安分守礼,才可 以维护社会秩序,杜绝犯上作乱,使天下安定。所以他认为季氏居心不良,难以容忍。
(1)你们为什么要为失去官职而担忧呢? (2)仪封人十分佩服景仰孔子,他认为孔子是 传播天道的使者,能使无道已久的天下看到希望。
里仁第四
(DC (2) “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 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1)D (孔子的理欲观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⑵孔子提出了怎样居贫处富的问题。 孔子认为,富而无骄,只要有有一定的修养的人都不难做到;而要做到安贫乐道,无怨无悔, 则需要很高的修养和自持力。
(1)D (孔子认为不存在力量不够的人)⑵孔子认为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不 是“不能”,而是“不为”,如果一个
【精品】《论语》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