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 从考查题型上看: 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考查唯物史观,特别是群众观点的材料题也多有呈现。从考查趋势看, 群众观点是永恒的主题伴随我国对民生问题的强调, 群众观点成为高考的核心。所以我们复习中一定要结合如下热点: ①结合网络流行语,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②结合党和政府民生政策,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③结合我国对政治、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认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④结合社会的变革,立足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观部分高考考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反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四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内容)。观点一: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反作用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几乎每年高考都会在此命题,既可能出选择题,也有可能出主观题,出主观题时主要是要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拓展深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考点演练 1.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 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的道理是()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解析】“民生厚”、“仓廪实”、“衣食足”属物质资料生产范畴, “德正”、“知礼节”、“知荣辱”是意识形态范畴,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答案为 A。【答案】A (2011 ·泉州模拟)一个“涨”字,催生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腐不起”等网络热词,一个接一个的热词,传递着一种民生焦虑。这表明()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解析】物价上涨凸显了通胀时代的民生问题,可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答案为 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 B。此题没有凸显人民群众的地位,排除 C。此题也没有凸显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 D。【答案】A (2010 ·广东高考)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 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 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 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 认识具有反复性 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本题以建国 60 周年为背景,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 A 错; B、C正确, 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精神是属于意识范畴, D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 (2010 ·浙江高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本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考查社会意识的知识。从题干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是对当今面临问题的反映,且“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故①②符合题意要求。③说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说法不准确,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答案】A
历史观和价值观解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