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沈阳故宫藏牙角雕器鉴赏(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沈阳故宫藏牙角雕器鉴赏(下)
  牙角雕刻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收藏界特指象牙和犀牛角的雕刻品。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美轮美奂,充满艺术魅力;犀牛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
  我国的牙角雕发端于史前时期。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十数件象牙雕制品出土,大汶口文化遗址、良渚文化墓也都出土了象牙雕器。商代墓葬出土的象牙雕器,纹饰精细繁复,已是精美的牙雕艺术品。宋、明时期,社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从南亚及南洋输入的象牙、犀角增加,促进了牙角雕刻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明代,朝廷多使用牙笏、牙符牌、犀带等器物,民间则在江南及福建漳州等地区盛极一时。
  清代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西方文化逐渐被引入中国,人们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宫廷和官府对牙角雕制品需求的增加等因素,使这一时期的牙角雕出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涌现出大批的能工巧匠,许多格调高雅、精美绝伦的牙角雕作品问世。而犀牛角雕受原料来源的限制,只在清代尤其是雍正、乾隆两代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繁荣。
  本刊上期精选了部分沈阳故宫珍藏的精品牙角雕器供大家欣赏,本期将继续鉴赏。
  
  清中晚期,,。
  笔筒呈直筒形,表面线刻人物、植物、古董、书卷等图案(见图15)。浅雕花纹,有两组纹饰:一图为祥云缭绕之古松下,蕉叶旁两人于石上弈棋,一人旁观,周边雕奇花异果;笔筒另一面,雕有展开的书卷,双线勾廓,内阴刻行书七言诗“雨余窗竹琴书润,风度庭花笔砚香”,下刻“清”“玩”连珠印,书卷外刻细鳞纹。笔筒上还刻有壶、花觚、炉瓶,花觚中插有孔雀翎、珊瑚,寓意“翎顶辉煌”“红顶花翎”。
  
  清中晚期,高25厘米,。
  臂搁是书写时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防止墨迹沾污衣袖或手臂。这两件臂搁上窄下宽,覆瓦式造型,雕为竹节形,一面为光滑搁面,另一面镂雕图案。两件臂搁图案大体相同,镂雕小童捉蟹,两只螃蟹爬上苇秆。芦苇中惊起鸳鸯两只,飞翔盘桓(见图16)。刻绘场景充满动感,妙趣横生。这两件臂搁正背两面分别采用浅浮雕和镂空高浮雕技法雕成,受竹雕影响颇深,刻画细致入微,气韵十足。
  
  清中晚期,,,,。
  瓶高腹长颈,双兽耳活环,带盖,盖顶圆雕狮钮,立狮脚下高浮雕海浪两层,浪花溅起。盖沿及瓶口、肩部与腹部共四处开光,圈足阳刻回纹一周。瓶身满雕缠枝莲纹及暗八仙,瓶身四处开光内镂雕《封神演义》故事,武士战将乘马骑兽、挥刀舞剑,异僧怪道祭宝斗法,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见图17)。此器运用圆雕、高浮雕、线雕等技法,图纹繁复,生动异常。
  
  清中晚期,,,。
  该盒整体为海棠式造型,盒、盖分别雕刻。盒盖表面镂空锦地式,双凸纹开光,内刻牡丹花、双鸽图案。开光之外以镂空蜂窝纹为地,上雕六只小葫芦及花卉。盒盖立壁面边缘刻回纹,开光内刻镂空锦地,其上再刻流云蝙蝠。底盒立壁面也为开光式,内里浮雕折枝花卉、桃、石榴。座底为重叠海棠形(见图18)。此器采用广东牙雕传统的拨镂、染色、镂钻等技

沈阳故宫藏牙角雕器鉴赏(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