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摘要:农村公路在交通运输业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农村公路;分类特点;养护管理
目前,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已经被我国各级政府所认识,并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还存在着个别问题:公路管养宣传力度不够;公路管养措施不力;组织缺乏可行性。因此,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现有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
农村公路分类及特点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通县及县际公路)、乡道(通乡及乡际公路)和村道(村村通及通组公路)。一般县、乡道全部列入管养,村道中部分列入;纳入乡、镇、村、组进行管理的其他乡村公路:主要指未列入专业化统一管养的农村公路,包括各乡镇场至城区、各乡镇场街道之间、各乡镇场街道至外县市、各乡镇场街道至管理区、村及其内部的油路,占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的70%以上。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具有线形较差,路面等级相对较低,且农用车及机具多、轴载较轻、车速慢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的几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另外,农村公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
现行体制的主要弊端
我县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既代表政府担负着农村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公路养护、施工、设计等生产任务,是政、事、,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铁饭碗、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公路的管理,也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2 养护体制改革
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纳入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同时,建立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机制,提高养护水平。
高度重视,密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006年,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强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公路养护管理要遵循“属地管理、政府监督、分级负责、依法行政、确保质量、保障畅通、保护环境、建设改造和养护并重”的原则。要求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专职干部主动抓,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同时,部门之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把公路管养工作作为对乡(镇)政府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任务、目标落实到人。
成立机构,建好队伍,实行自筹自养的管理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我县确定交通部门主管全县公路工作,各乡(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的建设和
洛宁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