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摘要:稻田节水栽培主要应用于缺水的冲积土、冷浆土、低洼易涝、常年返润的地块,作水田水不够、又不能改旱田的地块,不宜用在漏水较重的砂性土稻田。水稻节水栽培通常是根据稻田土壤类型和水源情况采用水稻旱耙、简塑盘钵育苗、错期播种、旱插秧、旱种、覆膜、化控抗旱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能够节省泡田期用水量的70%以上,与翻地、泡田、重耙地块相比,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减。
关键词:节水;旱耙;旱种;覆膜;化控
课题来源:中国北方粳型分子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在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
节水栽培主要应用于缺水的冲积土、冷浆土、低洼易涝、常年返润的地块;作水田水不够,又不能改旱田的地块;不宜用在漏水较重的砂性土稻田。节水栽培节约泡田用水70%以上。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减。
1水稻免耕轻耙、旱耙节水栽培
选择当地安全成熟的偏早熟壮秆大穗型品种较适宜。
采用434钵秧盘育大苗,每个钵体中的种子不超过3粒,控制浇水量进行抗旱性锻炼,增强秧苗的抗旱性。
在灌水轻耙前施足底肥,亩施纯氮4公斤,纯磷5公斤,纯钾2公斤。进行水田旋耕引墒、提墒。然后在插秧前3~5天灌水泡田,水层调节至3厘米左右,用手扶拖拉机防滑轮搅拌轻耙表土3~5厘米,清除稻茬和杂草后再浑水插秧,每穴插秧不超过3株,密度为30×20~27厘米稀植。
如果插秧后缺水,应施用无水层的化学除草剂,可节约泡田用水70%以上。正常田间管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减。
插秧时田面“花达水”,分蘖期可以采取湿润灌,井灌稻田可以采取几天灌一次水的间断灌水方法。即灌一次水,自然落干后再灌一次水。插秧后水层保持3厘米,至返青期浅水灌溉,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应保持6厘米水层,此期过后仍保持3厘米水层。采取浅―深―浅的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各田地不能串灌,减少肥水流失。
6月15~20日期间施用补肥,;7月10日左右施用穗肥,,;在抽穗前后如果叶色落黄,可以施用粒肥,。
选用耐旱品种,采取水稻早、中、晚熟品种搭配,错期播种。一般先播种晚熟品种,再播中熟品种,后播种早熟品种。减少了单位时间内的用水量,即可缓解泡田和插秧期争水的矛盾,促进水稻正常成熟。
旱插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水措施,对于早春没有水源保证、插秧后可以逐渐恢复供水的地块,可以采用前期旱育苗、旱插秧,后期浅―湿―干湿润灌溉。
2水稻旱种节水栽培
选择低洼易涝地,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保证湿润,秋翻地、早春顶凌耙地。对种水田水不够,又不能种旱田的地块,修好渠道和田间小埂。选用优良早熟、耐旱、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施行平畦水稻旱直播。
播种。在4月末,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度时播种,每平方米500~600粒、亩用种8~10公斤,行距20~25厘米,播幅10 厘米。播
水稻高效节水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