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二轮复习_隋唐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隋 唐(581年~907年)
:
:
地方:道州县
隋:
唐:
:
:
土地制度:
农具:
:
:
:
:
:
:
:
:
:
:
: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局长期稳定, 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
三省六部制
门下谏议封驳
分科考试,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科举制完善
开明开放政策
土地私有制、均田制
筒车、曲辕犁
缂丝;制瓷业独立部门,瓷为日常用品,并大量出口, 唐三彩(陶);私营发展,官营雇募制
大运河、海陆丝绸之路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南北、海上商业繁荣 ;活动范围广(亚非欧); 柜坊、飞钱,广州市舶使
①商业大都会:长安/洛阳
②港口城市:广/泉/杭/扬等
③坊市制(长安),县上设市,政府管理,规模不大(经济功能增强)
安史之乱后第二次人口南 迁,南方经济实力渐超北方
三教合一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火药发明应用于军事;僧一行的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长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张旭怀素的草书: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的楷书,书法理论趋成熟
创制法度,雍容华贵-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
唐诗--李王杜白
“梨园”。
第1页/共14页
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察举制/九品
科举制
实行时间
选官依据
参与人群
先秦时期
汉至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
明清时期
血统
才能、品德
门第
考试成绩
贵族,下层百姓一般没有机会。
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
上中下层民众都提供了机会。
——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
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
第2页/共14页
科举制
: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明,至清末〔1905年〕被废除 。
P16
①限制了特权,建立制度公平,为官僚队伍提供高素质人才,改变豪门士族把持朝政局面,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利于政局稳定。是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②营造了中华尊师重教传统和刻苦勤奋氛围,促进了唐后文学的繁荣 。
③后期考试内容束缚人们思想,不利创新,阻碍科技发展。
④对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到19世纪,中国科举考试“统一标准,择优录取”原则的合理性,使西方的学者得到有益启示 ,19世纪50年代英考试”的文官选拔制度。随后,法、德、美等国都先后仿效英国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
第3页/共14页
三省六部制 P16
隋文帝综合汉魏官制所创立于唐朝完善的中央行政制度。特点在于分散丞相及中央机构权力,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表明我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的表现,保障了封建统治秩序。
(1)形成
魏晋时三省制形成,隋唐发展完善形成三省六部制,其分工是中书省掌管政令决策,门下省审议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一切军国事务。
(2)特点(专制之下分权制衡,表明封建官僚制度、专制集权制度趋于成熟。 )
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
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3)演变
“三省六部”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其实质是强化了皇权。
第4页/共14页
第四阶段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时间】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
【概述】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
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创新,经济空前繁荣,民族
间交往密切,中外交往频繁,文化辉煌灿烂。
国家 ,政局相对
二轮复习 隋唐时期PPT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