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浅谈.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浅谈.do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IFCC法检测试剂中加入 5,
【摘要】 目的评价在试剂中加有5'-磷酸毗哆醛的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试剂。方法利用日立U-3310紫外分光 光度计、温度控制仪和磁力搅拌仪,于37°C, 340nm波长, 速率法,使用加5'-磷酸毗哆醛和未加5'-磷酸毗哆醛ALT 试剂,测试临床标本,观察两种ALT试剂的检测结设定这门 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方法。
对于中文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大量地阅读作 品,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包括重 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掌握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个追求、 奋斗和反思的大致历程,虽然不需要很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但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和感悟。而在精神层面上的学习、感受、 探讨,对现代知识分子人文传统的继往开来,薪火传承,则 可以作为中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专业学习 的同时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对于中文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 国现代文学教学要求和目标均有所降低,再加上教学课时也 相对较少,不可能像中文专业的教学一样,文学史、文学思 潮和流派及作家作品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 所侧重,做出取舍。下面以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历为例,谈 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及其经验教 训。
我曾给中文专业的学生讲授过几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初 次给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讲授这门课时,虽然对两种专 业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也有所意识,但考虑到汉语国际专业的 培养目标是向外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积淀了千年 的传统文化发展到20世纪初期时迎来了一次剧变,中国文 化由此开始走向现代之路,中录了 20 世纪中国文化发生裂变的大致历程,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 业的学生应该了解中国文学从古典演变到现代的过程,同时 通过阅读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来认识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美 好情操和传统文化积淀,无论对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 现代文学素养,还是向外传播中国现代文化,都大有裨益。 基于这种考虑,我基本沿袭了给中文专业的授课方法,文学 史的梳理、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作家作品的解读 等全面兼顾。但受课时所制,复杂的文学史过程只能作粗略 化地处理;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做大概的介 绍;在作家作品上,除了鲁郭茅巴老曹等几位文学大师,包 括萧红、钱钟书、张爱玲等这样的大作家也只能浅尝辄止。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无论对文学史,还是对文学思潮和流 派以及作家作品都本有所了解,却又都一知半解,他们收获 的是一门混沌的现代文学课。文学史的过程本来包含了复杂 的思想过程和历史过程,用简单粗略的方式处理,不仅无法 让学生了解文学史的真相,还可能使学生对某些复杂文学现
象的认识流于片面和武断。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的 也不像一般现代文学史教材描述得那样简单明晰,并且,隶 属同一流派的作家在创作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对思潮和流 派的梳理需要相当的时间保证。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有助于 学生感悟与领会现代汉语的语言魅力,但仅仅几个文学大师 还不足以撑起一部复杂的文学史。现代文学的天空之所以星 光灿烂,不仅有鲁郭茅巴老曹,还有胡适、周作人、废名、 叶圣陶、冰心、丁玲、沈从文、赵树理、闻一多、徐志摩、 戴望舒、艾青、穆旦等等。他们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的清朗 与辽阔、博大与深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5 KB
  • 时间2021-07-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