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
取消了中国的“农村户口”, 城市户口
也就贬值了,并不会导致在城里没活路的农 民非要呆在城市。取消“农村户口”,取消 城市之间户口转移的限制,让全国人民都
“动”起来,全国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引言农村事务常被简称为“三农问题”, 即
农民、农业和农村社会组织这三类问题。可 归根结底,农村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农民问 题。
农民问题看上去仅仅是农村问题, 其实是我 国眼下最根本的经济问题。如果不能把大多 数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转移到城市,我国 的人均收入就会继续大幅度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就仍然是贫穷的“农民国家”。
农民问题也是我国眼下最根本的政治战略 问题。最杰出的政治是让以法律形式固定下 来的社会正义来主导政府,对社会每个角落、 以及每个公民进行管理。 在辽阔分散的乡村, 血缘和裙带关系天然是居主导地位的社会 关系,法律缺少现实意义。法治是城市的需 求,也是城市的产物。当强大的城市已然成 为中国的社会现实,不消灭城乡差别就缺乏 现代的社会正义,人民就分裂,社会就缺少 凝聚力,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坚强的国家。 问题
第一,中国的农业仍然大有潜力,但从整体 上说,小规模的家庭农业没有希望。中国的 总体农业生产规模足够让人民吃饱吃好, 却
不可能创造足以同工商业相匹配的利润, 使
中国的小农“致富”。在工业市场时代,只 有作为“产业”的农业才有希望,才有创造 “利润”的可能。如果我国只剩下 2000万 农业劳动力,农业在我国当然是“产业”, 然而,剩余的亿农业劳动力靠什么生活呢? 第二,生产组织方式对农业生产起一定作用, 但从根本上说,没有大的作用。人民公社有 利于兴修小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 也基本解
决了吃饭问题,但也伤害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窒息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家庭承包责任制 有利于农民的劳动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农产
品丰富了,农民却“亏惨了”。
在市场全球化的时代, 中国的小农还遇到了 西方“农业产业”的竞争,其生存条件更恶 化了。
不过,这两种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却在农业
之外获得了两个意外的“副产品”。一是
“乡镇企业”,二是“民工”。两者分别使
1亿多农业劳动力离开了农业,用工旺季时 总数可接近3亿,可以说都居功至伟。不过, 就农业结果而言,集体生产和分散生产没有 太大的不同。
第三,国家对农业的索取或补贴对农村有影 响,但并不产生重大影响。
在经济改革之初,从苏联进口的“剪刀差”
概念影响了一代中国农业经济学者, 认为中
国农业的落后是被城市发展工业经济剥夺 的结果。我非常怀疑“剪刀差”理论,更倾 向于查亚诺夫“农民自我剥削”的论断, 也
就是说,农民家庭为了规避自然风险,尽量 增加劳动投入,从而使投入与产出之比不
“经济”,导致贫穷。对农民而言,市场并 不比计划更善良。除了在地广人稀、土地肥 沃的美洲和澳洲,工业市场时代到处都带来
农业的衰落破产。
眼下,国家对农村课的税费已全部用于农村, 而且还依赖非农收入进一步补贴农村。 不过,
一个基本的事实必须澄清:哪个国家有能力 补贴9亿农村人口,使其收入水准产生有实 质意义的大幅提升?
第四,强调耕地的私有化没有积极意义。任 何社会形态都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 分离,没有多少理论根据支撑所有制迷信。 工

从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百里登峰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1-07-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