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篇一: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对F&C事业群品质管理系统的认识及
部分工站改善方案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工业工程1101班
学号:3110805050
姓名:陈恩泉
一、题目:
对F&C事业群品质管理系统的认识及部分工站改善方案
二、摘要
生产实习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在生产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机会,借此机缘,我们工业工程08级学生有幸来到Foxconn晋城工业园区完成本次生产实习课程。在此次生产实习过程中,我被分配到F&C事业群FQC部门从事产品检验工作。工作过程中除了学习产品检验的相关知识外,我还对整个课的流程、各个工站员工的基本操作、仓储管理部门的运作等做过一些了解和分析,对其中有明显不合理之处对部门部长、课长作了反映。本篇生产实习报告主要围绕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由于Foxconn集团保密性的要求,一些数据的测量无法使用相应的仪器,所以存在一些精度问题,但这从整体上并不影响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最后,Foxconn集团的企业文化及工作人员的行事准则对自己有颇大的触动,所以在实习报告的最后加上了自己此次在Foxconn实习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正文
(一)FQC部门及所学内容简要介绍
早在学习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时就听说了富士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先生的那句经典的话:“模具是工业之母,IE是工业之父”。工业之母为各种零件、机件的成型创造了条件,而IE这个作为工业之父的学科旨在指导企业如何成长、如何避免并解决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被分配到F&C部门FQC课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在现场作业人员的指导下对一些工站运用IE方法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善观点。
FQC部门的任务是Ferrule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检验工作,虽然是最后一道工序,但仅仅如米粒大小的Ferrule工件就要经过10多道检验,而且是全部检验,一经有不合格品就要严格的返工或报废,这也看出了Foxconn人对质量的追求。FQC共有员工700多名,分配在SC、LC和仓储管理部门作业,700多名员工组成的庞大系统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这得益于郭台铭先生的那句话:“系统是什么,流程+表单。”的确,当我看到FQC表单文件伴随着工件一个个工站流过,指导着员工井井有条的工作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所谓
“流程+表单”的力量。
FQC部门检验的产品主要包括SC和LC两种型号。SC型号产品的主要工序流程如下:来料→外观检验→外径检验→同心度检验→内经检验→CCD→长度检验→(曲率半径R、测定轴偏、V槽直径、表面粗糙度、真圆度检测)→整料抽检→录入数据→入库。LC型号
的产品相对SC少了CCD检测。在这些检验工序中,外观检验主要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Ferrule的表面是否有刮痕、缺角、杂色、ID孔不圆、PC裂痕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这是检验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要求极为严格的一道工序。外径检验是利用镭射外径测定仪对工件扫描从而测出Ferrule外筒直径,,要求非常严格。同心度检测主要利用MICRO TEST21检测内孔和外筒的圆心是否重合。同心度仪器中有自动控制的,也有手动控制的,仪器设计和员工的操作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这些将在后文中予以具体说明。内经检验是一个技术活,需要靠员工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主要工作是肉眼辨别一些常见缺陷后,利用Pin规对Ferrule进行穿孔测定内径的所属范围。CCD检测主要利用放大仪器对Ferrule ID孔A区附近放大400倍观察孔周围有无外观上的缺陷。长度检验是利用分厘卡对各种产品的长度进行检测。其实长度检测和后道括号中的工序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之所以将其放在其他工序前面是因为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对Ferrule的损坏,而一旦损坏在后道工序中可以方便的检测出来。待所有的工序检测完毕后就由最后的整货小组进行批量抽检,合格后将按照产品料号和储位进行登记后转入仓库,若不合格整批料将会重新返回去检测。
以上是SC型号产品的检验工序,待产品转入仓库后还要经过入库、仓储、出货等一系列程序。首先是接货人员根据入库单对来料进行工令、储位和数量的核实。其次拣货人员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分等级、储位存放并填写相应的Bin Card。待出货时,由发货员根据需求部门
或需求商提供的出货单提供相应规格的产品,由相关人员登记工令后交给摆料人员摆放到在检料板中统一清洗后再做检测,最后交给品管部门进行10%的抽检,合格后由包装人员包装发货。
针对SC和LC型号的产品,这些工序的功能基本一致。工站的安排大致符合流水线型,减少了产品的回流现象。每个工站有自己一天应完
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