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复习重点.docx1、 发酵工程的概念: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利用生物细胞(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 在合适的条件下,经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变成所需产物或菌体的过程。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 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2、 发酵过程的分类:1)获取能量的方式:好氧发酵、厌氧发酵;
2) 发酵状态:固态发酵、液态发酵、液体表面发酵、液体深层发酵;
3) 发酵工艺类型:批式发酵、半连续发酵、连续发酵
4) 产物类型:初级代谢产物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发酵;
(或)食品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维生素发酵、抗生素发酵、酵母培养
3、 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先将要求灭菌的物质加热到65笆30分钟或72°C 15分 钟,随后迅速冷却到10°C以下。这样既不破坏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细菌的营养体。
如:啤酒、黄酒、酱油、醋、牛奶等
4、 发酵工程的第一次飞跃: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
世界上第一个抗生素一一青霉素
世界上第二个抗生素一一链酶素
5、 生物工程研究的领域: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器、
生物分离工程
6、 工业微生物的特点:1)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2) 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
3) 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7、 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1)能在廉价原料制备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生成所需的代谢产
物,且产量高;
(2) 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3) 生长迅速,发酵周期短;
(4) 满足代谢控制的要求;
(5) 抗噬菌体和杂菌的能力强;
(6) 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7)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要少;
(8) 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且不能将这些前体物 质作为一般碳源利用;
(9) 不是病原菌,同时在系统发育上与病原菌无关,不产生任何
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生素、激素和毒素)。
8、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要求的不同,如 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 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 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 平板划线或平板稀释法:①稀释涂布法
划线分离法
2) 利用固体平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透明圈法、变色圈法、生长圈法、抑菌圈法
3) 随机分离方法: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多糖产生菌的分离、
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酶抑制剂产生菌的分离
9、 菌种选育: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有性、准性)、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10、 菌种退化:在较长时期传代保藏后,菌株的一个或多个生理性状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 消失的现象。
11、 复壮:使衰退的菌种重新恢复原来的优良特性。
方法:单细胞分离纯化(菌丝尖端)、减少传代次数、适当更换培养基
12、 菌种保藏:使抱了或菌体的生长代谢活动尽量降低,以减少其变异。
方法:斜面低温保藏法、石蜡油封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冷冻干燥法、 超低温保藏法
13、 种子扩大培养: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 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14、 菌种扩大培养的任务
发酵工程复习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