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doc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盟西北部,地域辽阔,地类复杂,生态 系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平均海拔1300-1500米左右,属 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降雨量 不足100毫米,全旗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一)土地利用现状
总土地面积2. 5万平方公里,占巴盟总土地面积的38。其中高
平原区287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78,山地丘陵区721万亩, 占19,山前套区75万亩,占3。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35万亩, ,灌木林地183万亩,,未成林 造林地2. 89万亩,宜林地1147万亩,。现有 耕地7万亩,全部为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0. 2,人均占有耕地2. 7 亩。草场2395. 57万亩,其它用地29. 99万亩。其中:沙化土地总面 积1627. 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可治理面积1200万亩。
(二)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全旗平均水资源总量21297. 3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年径流5427. 6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980. 0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 8910. 39万立方米。境内地表水分为两大水系,分水岭南面是以黄河 侵蚀基准面的外流水系,主要有13条河沟,大部分为间歇河,水量小; 分水岭以北是内陆水系,是南北流向,最终流向蒙古境内和旗境内的 戈壁、沙漠地区,内流河水量都很小,常常见不到地表径流。地下水 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渠道渗漏、灌溉入渗以及山前侧渗为主。
(三) 牧业资源现状
全旗现有存栏大小畜64万头(只),其中大畜5000峰,小畜63. 5 只。1999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2& 64万绵羊单位, 但实际载畜量则为65万头(只),超出正常载畜量37万头(只)。2003 年测算,,适宜载 畜量88亩/只。年畜牧业产值为8485. 1万元,年商品率为28。
(四) 社会经济状况
全旗总人口 4897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 13667人,占总人口的 %;汉族人口 34815人,%;其它各少数民族 496人,%。全旗共有城镇人口 424871人,占总人口 %;乡村人口 24107人,%;城乡人口比例为 51: 49其中:农牧民5210户,20794人,%。贫困 人口 4379人。全旗现辖10个苏木镇、48个嘎查村,114个自然村, 旗政府所在地赛乌素镇,现正在搬迁至巴音宝力格镇。
2003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 62亿元,%。 ,农牧民人民人均收入1578元,元,贫困 人口收入1090元。
一、生态治理及现状
(一)生态建设治理现状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 建设,提出了以“改善生态”为首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实施“生态 立旗”战略,力争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旗
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根据乌拉特后旗林 业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分布特点,确立了 “建设山前一条线,保护山 后一

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8 KB
  • 时间2021-07-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