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白云岩
dolomite ),自法国博物学家Deodat de Dolomieu 1791年首次描述以来,一直是众多地质学家研究的课题之一。
与石灰岩不同,白云岩不仅有沉积成因的,更多的是次生交代成因的,因此,白云岩的分类命名与石灰岩有同也有异。
(一)白云岩的成因
1
目前,在常温常压下还不能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化学计量的原生白云石,因此,对于在古代—现代潮坪、泻湖等环境中与蒸发岩共生的薄层状白云岩,到底是原生沉淀的还是钙质碳酸盐沉积物被交代形成的产物,一直存在争论。
白云岩与灰岩一样,最早都被认为是原生沉积的。因为白云岩与灰岩等其他沉积岩一样,都发育有良好的层状沉积构造,甚至与灰岩、泥质岩或蒸发岩等互层产出,且在白云岩中同样可以发现生物化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白云岩的形成可能与灰岩有所不同,很可能是交代早期方解石或文石形成的。
2
主要依据是:
①在实验室常温常压下很难合成白云石,只有在较高温压条件下才能合成白云石;
②时代越老的地层中白云岩越多,而新生界中白云岩很少,可能与交代作用的时间有关;
③白云岩并不总是与其他岩层平行产出常常显示出与缝合线及断裂等提供的后期流体作用相关;
④白云石常呈斑状发育于灰岩中,可见雾心亮边及其他交代残余结构。
为此,提出了“白云岩化”的概念,即白云岩是灰岩经过“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并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3
奥尔德曼和斯金纳(Alderman and Skinner,1957),注意到澳大利亚南部考龙泻湖中存在着白色悬浮物,它们是很细的高镁方解石和富钙白云石的混合物,方解石的成分范围为Ca77Mg23到Ca93Mg2,白云石的成分范围为Ca50Mg50到Ca56Mg44。但据14C测定,这里的白云石沉积速度太快,~05mm/年。
4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叫深泉湖的盐湖,湖底沉积物中,广泛地分布着白云石,晶体大都小于1μm。白云石晶体的测定为:其内部是化学计量的白云石,外部则是富钙的;据14C测定,~;表明很可能不是从水体中以化学沉淀方式直接沉淀出来的,而是在沉积物-水界面处,通过交代作用生成的,这一交代作用所需要的时间为几十和几百年。
从理论上讲,直接化学沉淀的白云石应该是存在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不存在争议的实例,来证明具有地层学意义的原生白云石存在。
5
2、毛细管浓缩作用(蒸发泵作用)
在潮坪区早先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饱含孔隙水,在强烈蒸发时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海洋正常海水的补给,就象泵汲一样。蒸发泵汲作用不断进行,使潮坪沉积物上部孔隙水盐度大大增高,出现文石、高镁方解石及石膏沉淀,从而增高了卤水中Mg/Ca,这些卤水就成为一种交代溶液,逐渐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成白云岩。
6
毛细管浓缩作用模式示意图
7
3、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在蒸发强烈的近岸泻湖,蒸发作用使泻湖盐度不断增高,向岸越近蒸发作用越强,盐度越高。当盐度达到72‰时,除CaCO3以文石和高镁方解石方式沉淀外,开始出现石膏沉积;当盐度达到199‰,大量出现石膏、石盐。盐水中Ca2+的沉淀,大大提高了海水中 Mg2+含量,这种重卤水沉降到泻湖底部并顺着泻湖平缓的斜坡向海洋方向流动,浓度差使高盐度高密度的重卤水向含低盐度和低密度正常海水的沉积物中渗透,在流经疏松的钙质沉积物时,Mg2+进入沉积物的CaCO3晶格中,逐渐形成白云石。
8
渗透回流作用模式示意图
9
4、混合白云化作用
混合白云化作用发生在既有大气淡水供给,又有海水加入的半咸水带中,当混入5%~30%海水时,不需要高镁盐水,Mg/Ca比为3∶1或更低,白云石已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而方解石不饱和。因此方解石等矿物被白云石交代,石灰岩或碳酸钙沉积物便会发生白云化作用。对于沿正性单元分布的、伴随有不整合而又缺乏潮上或泻湖等蒸发环境标志的白云岩的成因,用混合白云化作用可以得到满意的解释。
10
五白云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