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宜昌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建汇报材料
一、区情简介
宜昌高新区拥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金字招牌”,是宜昌转型跨越的引领区、创新创业的集聚区、开放发展的先行区、营商环境的示范区、产业新城的样板区。
宜昌高新区拥有东山科技创业园、猇亭工业园、湖北深圳工业园、白洋工业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生物产业园、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服务产业园等七大核心园区及部分拓展区,总面积360平方公里。2016年,全区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645亿元,%;工业总产值1732亿元,%。
2017年4月1日,以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和生物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正式揭牌,标志着宜昌高新区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双创工作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绩
宜昌高新区创新孵化生态环境已基本形成,孵化器建设规模、孵化能力、孵化绩效等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第一,双创载体建设成果显著,孵化培育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宜昌高新区引进中国科技开发院等国内知名孵化运营机构,现有市级以上孵化器14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共6家。
第二,双创主体不断涌现,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与“十一五”末相比,在孵企业总数从300多家增加到2300多家,增长了7倍多。
第三,双创氛围日益浓厚,新动能快速成长。“十二五”以来,全区双创平台共转化科技成果36项,其中省级以上15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200多项,其中10多项达到。
(二)主要做法
,推动双创平台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宜昌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推进孵化器年度目标考核,促进了各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主体交流合作、提质增效。
二是建立分类指导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自愿、联盟约定”的方式,促进创业孵化载体提升功能、分层分类发展。例如,引导宜昌和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支持宜昌物联传感孵化器创建省级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区域工业设计中心
等。
三是建立产业孵化机制。依托双创支撑平台,建立宜昌高新区六大产业培育示范基地,通过政策资源整合和纵向再分配,牵线搭桥组建由园区、院校、大型企业与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构成的创业联合体,构建“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无缝对接产业孵化机制。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一是完善创新主体培育链条。对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产品推广等给予政策支持。
二是完善创新创业供需链条。引导龙头企业开放科研资源,共享优质供应商资源。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持股孵化,为产业链上在孵企业提供零成本、零风险、全要素、多方位、专业化的孵化服务。
三是完善创新成果转化链条。鼓励和引导双创平台与专业机构、科研院校、龙头企业等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成果转化合作。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双创平台”建设的意见》等专项扶持政策,同时,将政策支持与考核结果
挂钩,形成了引导双创支撑平台提升服务能力的激励机制。
二是强化金融支撑。设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资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基金,创建了“保证保险贷款”融资模式,构建起了政府、银行、保险、创投、担保、小贷、中介“七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三峡英才”工程,招引高端科技研发、海归创业、经营管理、产业人才。
四是强化改革支撑。在湖北省率先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全面推进供给侧、行政审批、营改增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创客“创新创业不出园区”。
五是强化双创文化支撑。通过科普教育、创新创意大赛、项目路演、创业论坛和创业培训、技能比武等形式,加大双创宣传力度,培育创业创新精神。
三、开展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体制机制完善
一是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宜昌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导小组。
二是建立了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体制。分设了宜昌高新区将
科技创新局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两个副县级单位,分工协作推进双创工作。
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宜昌高新区已实现“网上一表式申报,网上一办到底”“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并联协同办理”,行政审批时限较改革前压缩80%。
二是政务服务实现线上办公。建立了宜昌高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信综合服务平台,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商事服务网上竞价系统。截止2016年底,累积访问量达4475人次,关注人数2130个;企业发布
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