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实验小学“精品教案”教案用纸(正页)
课题
1-3 七律·到韶山
年级
六年
课型
阅读课
授课时间
课时
2
总第( )课时
撰写教师
林春艳
教学目标
1、认识“韶、咒、牺”三个生字,会写“咒、霸、牺”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
4、培养学生学法指导下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按照古诗学习六步法每一步要求朗读古诗。
2、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1、赏析古诗,感受这首还乡诗与众不同的基调。
2、体会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教具课件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的背景资料,预习提纲和教学课件。
板
书
板
画
设
计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思乡之情)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怀念赞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激昂豪迈)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喜悦之情)
预
习
设
计
1、古诗学习六步法的内容是什么?
2、运用学法完成下列预习任务
(1)、注意“咒、霸 、牺”字的书写及“教、重、卷、为”的读音。
(2)、画出朗读这首诗时正确的节奏及韵脚的重读。
(3)、介绍诗的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义;根据注释及工具书来理解诗意。
(4)、体会作者的情感(5)、欣赏评价(6)、熟练背诵。
舒兰市实验小学“精品教案”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导入要精炼 过程要精简 语言要精彩 方法要精当 板书要精辟
第一课时
一、铺垫导入,引生入境。
1、导言:韶山在湖南省湘潭县,是毛泽东的故乡,1911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到长沙求学。时隔多年,毛泽东回到久违的故乡,写了一首《七律·到韶山》抒发自己的情怀,此时他已经是66岁的老人。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毛泽东的这首还乡诗《七律·到韶山》,去感受这首还乡诗那种与众不同的基调。
二、研读古诗,达成目标。
(一)一读扫生字
检查作业1的完成情况。
1、拿出预习提纲,汇报生字自学情况。
教师指导生字“咒、霸、牺”的书写及强调注 意的地方;多音字正音:“卷、为、数、教、重”。出示幻灯片。
生字障碍扫除了,轻声自读古诗,要求读的正 确流利。
检查读的情况,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 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二)二读明韵律
1、指名按预习提纲上划分的节奏读古诗,师生点评,形成共识后教师标出朗读的节奏及要重读的韵脚。
(板书)
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节奏与重音。
二次建构
舒兰市实验小学“精品教案”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导入要精炼 过程要精简 语言要精彩 方法要精当 板书要精辟
(三)三读晓诗意
检查作业3的完成情况。
1、请学生介绍作者及本首诗的写作背景。
2、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3、理解诗意。
(1)理解前两句诗意。
①请同学读第一、二句诗。
②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③汇报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④将诗意批注在书上。
(2)理解后两句诗意。
①齐读后两句诗
②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的诗意,师生点评。
③将后两句诗意批注在书上。
④整体说一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4、你能说说这四句诗的关系吗?
5、多种方式再读古诗,要求不但能正确流利有节奏读出诗句,还要读出正确的语气、语速及重音。
四、布置作业。
1、四读悟诗情。
(1)画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五读赏评析。
(1)这首诗中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你觉得这首诗哪句或哪个词写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3、六读成吟诵。
有感情吟诵,要求读出正确的韵律重音,正确的语气语调,并熟练背诵。
第二课时
二次建构
舒兰市实验小学“精品教案
六下古诗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