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实验六煮法及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ppt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课件
第二部分
实验六 煮法及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
1
本次实验要求
、蒸制的工艺研究
、蒸制川乌的时间正交实验设计
2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煮制的目的意义。
掌握川乌煮制、蒸制的方法、注意事项。
掌握川乌炮制的原理、意义。
二、实验器材及药品
1、仪器:电炉、煮锅、蒸锅、冲钵、超声波提取器、水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无水乙醇 、乙醚、氨试液、三氯甲烷、
碱性盐酸羟胺、高氯酸铁、高氯酸
3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使用概念:
1、 传统煮法的目的----”水煮三沸,百毒具消“;
2、川乌加热水煮、蒸中,双酯型生物碱被水解、酯化成毒性较低的生物碱,药效保存。
4
乌头胺
(乌头原碱)
中乌头胺
次乌头胺
亲水性氨基
醇类乌头原碱
另外C8-乙酰基也可被取代生成脂碱而毒性降低
毒性生物碱
乌头碱
中乌头碱
次乌头碱
双酯型二萜类
毒性强
苯甲酰乌头胺
(乌头次碱)
苯甲酰
中乌头胺
苯甲酰
次乌头胺
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
C8-乙酰基水解
C14-苯甲酰基水解
毒性降为1/200-500
毒性降为1/2000-4000
5
川乌中乌头碱的水解过程
乌头碱
苯甲酰乌头胺
(乌头次碱)
乌头胺
(乌头原碱)
+HAC
+苯甲酸
6
次乌头碱在乌头碱的基础上C-3上没有-OH取代,N上连接-CH3
中乌头碱在乌头碱的基础上N上连接-CH3
极性大小顺序:次乌头碱 < 乌头碱 < 中乌头碱
Rf (正相板):次乌头碱 >乌头碱 > 中乌头碱
7
(二)、实验方法
1、煮制: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约两天),取出,加水煮沸至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常微有麻舌感时(约4-6h,可蒸6-8h),取出切片(草乌切薄片,川乌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成品形状: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中心部色较浅,呈灰色,周边黑褐色。味淡不麻舌或微有麻舌感。
2、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药典法
8
四、实验方法

取川乌2克粉末,加无水乙醇10ml,超声提取
15分钟,过滤,滤液为草乌样品液。

取制川乌2克粉末,加无水乙醇10ml,超声波
提取15分钟,过滤,滤液为制川乌样品液。

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
1ml含1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同上
色谱方法:
精密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氨水(17:2:1)为展开剂展开10cm,取出晾干。
显色 剂: 稀碘化铋钾。
9
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用载体在固相基体上的固定液作固定相,以不同极性溶剂作流动相,依据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液上分配性能的差别来实现分离。
根据固定相和液体流动相对极性的差别,又可分为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
----当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正相分配色谱或简称正相色谱(Normal Phase Chromatography);
----若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反相分配色谱或简称反相色谱(Reversed Phase Chromatography)。
10

实验六煮法及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xlw2014
  • 文件大小138 KB
  • 时间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