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原饮食文化大观.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原饮食文化大观
主讲人:
2007年12月11日
1
2
河南又称中原,是中国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发祥地。河南菜历史悠久,擅长扒溜爆炸烧,素油低盐,调味适中,鲜香清淡,色形典雅,对中国饮食文化影响巨大。河南菜的烹饪方法现在大部分已泛中国化了,多为其它地方菜吸收利用,成为它们繁荣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大多数人们对中原饮食文化的了解还不多。
3
4
5
6
7
一、历史沿革
中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渊源于史前裴里岗文化和仰韶文化,孕育萌芽于夏商,渐渐发展于周汉魏晋隋唐,基本形成于北宋,泛中国化于明清,近年又稍有创新。

在距今8000年前的新郑裴里岗文化和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河南居民就开始过着农耕定居生活了。他们种植粟、稷,饲养狗、猪、黄牛和鸡,使用陶釜、陶鼎、陶鬲烹饪食物,揭开了河南菜烹饪的序幕。
8
、萌芽
夏商是河南菜的孕育萌芽时期。《左传·昭公四年》载:“夏启有钧台(今河南禹州)之享”,这是中载的最早的一次宴会。
《礼记·王制》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这是较早的宴会制度。有虞氏在河南虞城县,夏少康在复国前逃到了这里,被有虞氏任命为“庖正”(厨官),积蓄力量,终于恢复了夏朝,夏王少康,可以称为“国君厨师”。被世人尊为“烹调之圣”的商代著名宰相伊尹生于河南的伊水之滨。
《史记·殷本纪》载,殷末纣王在国都安阳附近的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9

周汉魏晋隋唐是河南菜的渐渐发展时期。东周定都洛阳,膳食制度十分完善,设有庞大的食官队伍,据王仁湘先生根据《周礼》统计,周代食官有膳夫、庖人、内饔、外饔等20余种,共计2294人。他们共同负责周王室几个主要成员如王、后、夫人、世子的膳食和祭祀供品。东周宫廷烹制的“八珍”对后世颇有影响。汉唐时期,河南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仍定都洛阳,隋唐二代则把洛阳作为陪都。河南菜在前代的基础上得到了继续发展。密县汉墓壁画“庖厨图”、“宴饮百戏图”,南阳汉代画像石刻“舞乐宴食”、“鼓舞宴餐”,都反映出汉唐时的河南饮食已相当精致了。
10

中原饮食文化大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4030239
  • 文件大小15.11 MB
  • 时间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