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与健康
大气环境与健康
主要内容
一、大气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几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四、大气污染的防制
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 大气圈及垂直结构
1、概念: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着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大气圈总重量600万亿吨。总厚度约在2000-3000km以上,没有明确的上界。
2、垂直结构:可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一、大气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大气环境与健康
电离层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图
10-16Km
50Km
500Km
平流层
对流层
25-35Km O3层
22Km下 同温层
地 表
中间层
热 层
外大气层(逸散层)
- 92℃
1200℃
80Km
-56℃
- 2 ℃
大气环境与健康
(二)空气的组成及卫生学特征
主要成分有:
氮(其体积占%)
氧(占20.93%)
氩(%)
二氧化碳(占0.03%)
微量惰性气体
水蒸气、尘埃、微生物等夹杂物
在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各组成部分几乎恒定。
大气环境与健康
大气环境与健康
大气的物理性状是指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气象因素,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离子等因素。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与健康的关系
大气环境与健康
400 nm 760nm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I I
(一)太阳辐射
太阳向宇宙空间以电磁波形式放射的辐射能流,称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其光谱组成通常分为:紫外线( 200-400nm),可见光( 400-760nm)和红外线( 760-2600nm以上)。
适量的太阳辐射能增进人体健康,使机体代谢旺盛、生理机能增强,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此外,不同波长的辐射线还有各自的特殊作用。
大气环境与健康
大气环境与健康
1、紫外线 (ultraviolet)
第二届哥本哈根光学会议将其分为A、B、C三段。
A段:320-400 nm 色素沉着
黑色素原(二氧二苯胺及同族) 黑色素
B段:275-320 nm
①红斑作用 原发(照射后立即发生:保护机制---Capi扩张)
继发(照射后6-8hr发生:损害机制)
②抗佝偻病作用:麦角固醇、7-脱H胆固醇—VD2、
VD3 —有效地调节钙磷代谢过程
C段:200-275 nm 杀菌作用
大气环境与健康
大气环境与健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