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峡民间美术色彩研究.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GORGES UNIVERSITY 2002年第2期第18卷——. 2002 . 收稿日期:2002-01-13 作者简介:李长禄(1943-),男,四川绵竹人,重庆三峡学院美术系副教授。-24- 三峡文化三峡民间美术色彩研究李长禄(重庆三峡学院美术系,重庆万州404000) 摘要:三峡民间美术色彩起源于人类的色彩本能,是三峡原始艺术色彩的延续和发展。由于三峡地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落后的交通状况使人们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三峡民间美术较多地保留了原始艺术的色彩本能,它不追求物体表面自然色彩的真实,不表现物体的环景色、光源色,也不追求“随类赋彩”,它具有内涵丰富的象征性、响亮强烈的装饰风格、奇特美妙的色彩语言、浓重与典雅并重发展的艺术特征。关键词:三峡;民间美术;色彩研究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2)02-0024-05 三峡民间美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质,都在三峡民间美术的色彩中有所反应、有所表现。三峡民间美术色彩起源于人类对色彩的本能反映,是三峡原始艺术色彩的延续和发展。由于三峡地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有雄伟险峻的长江三峡、神奇幽深的宁河古道、丰富优美的自然景观、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落后的交通状况使人们习惯于在狭窄的空间里沿袭着世代相传的方式,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尤其在艺术上极少受西方艺术的冲击和文人艺术的影响,而三峡民间美术较多地保留了原始艺术的色彩本能,它不追求物体表面自然色彩的真实,不表现物体的环景色、光源色,也不追求“随类赋彩”,它以其内涵丰富的象征性、响亮强烈的装饰风格、奇特美妙的色彩语言、浓重与典雅并重发展的艺术特征,谱写了一曲三峡民间美术的色彩交响乐。一、内涵丰富的象征语言三峡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功能,起源于先民们对各种颜色的本能认识。人类对色彩的认识有一个从着色于自身到着色于物体的演变历程。早在10000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澳洲土著民族就有把颜色画在自己身上进行装饰的习俗,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是否有此习惯,尚待考证。但山顶洞人在人死之后将赤铁矿粉撒在尸体周围这一发现,也许就意味着原始人类对色彩的象征功能的运用。考古学家还发现:大约8000年前, 东方原始人类所制作的骨料和石料饰物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他们的穿戴都用赤铁矿粉染过,众多的原始岩画都记录有红褐色粉石描绘的狩猎战斗场面。这些都表明在古老的原始时期,先民们凭直觉和本能在自然中发现色彩,并经历了从着色于自身到着色于物体的飞跃,初步构建了色彩的象征语言和装饰意识。中华民族古代色彩美学观被纳入“五行”哲学的“五色”观。在“五色观”中,青、赤、黄、黑、白为纯正之色。人们在色彩的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中,与五行(水、火、木、金、土),五时(冬、夏、春、秋、长夏),五方(北、南、东、西、中),五态(恐、喜、怒、忧、思),五声(呻、笑、呼、哭、歌), 五性(智、礼、仁、义、信)等联系起来,相互关照,相互比较,形成了一个可以相互置换、相互表证的价值系统和逻辑系统。大自然中的五颜六色均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例如:青色属木,主春,它与东、风-25- 三峡文化相匹配,他们的表证对象是:青色树木、植物。它与“五时”的春季相联系,春

三峡民间美术色彩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fg8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