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目 录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3
第一节 测量基本要求 3
第二节 平面控制网布设 4
第三节 高程控制网布设 5
第四节 基础测量 6
第五节 主体结构测量 7
第六节 装修测量 8
第七节 钢结构测量控制 9
第八节 验线 16
第九节 质量保证措施 17
第十节 安全保证措施 17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测量基本要求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场区平面控制网,以此为依据,建立轴线控制网,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验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1)设计图纸的审核
(1)总平面图的审核。
(2)建设用地红线桩点(界址点)坐标与角度、距离是否对应。
(3)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
(4)建筑群的几何关系。
(5)首层室内地坪设计高程及有关坡度是否合理、对应。
(6)建筑施工图的校核。
(7)建筑物各轴线的间距、夹角和几何关系。
(8)建筑物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图的轴线尺寸。
(9)各层标高(相对高程)与总平面图中的有关部分是否对应。
(10)结构施工图的校核。
(11)核对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如墙厚、柱断面、梁断面及跨度、楼板厚度等)。
(12)以轴线图为准。对比基础、非标准层及标准层之间的轴线关系。
(13)对照建筑图,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对应。
(14)设备施工图的校核:对照建筑、结构施工图,核对有关设备的轴线、尺寸及标高是否对应。核对设备基础、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尺寸、标高是否与土建图一致。
2)测量仪器的选用
(1)检定
测量设备的检定由公司材料设备部负责,由专人送技术监督局检定。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其检定证书及有关资料应齐全完整,并在测量仪器上做出明显标识,以确保使用有效的测量设备。有关检定合格证件的原件由材料设备部保存,复印件2份,1份随仪器保存,1份记入项目部仪器台帐保存。
(2)使用与检校
测量设备使用前,要查看检定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同时应检查调试,完好时方可使用。即使是在检定有效期内,经纬仪、水准仪也应每3个月做自行定期检校一次。
在施工测量中,严格调整钢尺的三差改正数(即量距大于16m,温度超出标准温度±5℃时进行三差改正),使测量成果精度合格。
(3)测量仪器的配备
测量仪器配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1
全站仪
520N
1台
2
经纬仪
2"
3台
3
DS3水准仪
±2mm
3台
4
50m钢尺
±1mm
3把
平面控制网布设
根据场区地形条件与建筑物总体布置情况,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两级,首级为场区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1)依据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建立平面控制网。
2)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砌砖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为防止控制桩发生移动,四周严禁大型车辆碾压。
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每次引测标高需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联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水准测量等级为三级,仪器型号DS3,水准标尺为铟瓦双面钢尺,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偶然中误差≤±3mm,全中误差≤±6mm;闭合差为±12mm L1/2(其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基础测量
工程的建筑物定位依据为北京市规划局给定的建筑红线桩位。控制桩是建筑物定位与竖向控制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在总平面图上明确标出并采取妥善保护措施。
基础阶段施工期间使用外控法施测。
本工程平面的基本形状为矩形,选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并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平面控制桩由测绘院提供的原始点引出,设在基槽上口外1米处,控制桩面积不得小于1m×1m,以方便架设测量仪器。
平面线的投测:零米以下每层顶板的控制轴线均应采用经纬仪由场边控制点直接进行控制轴线投测,其它辅助平面线均由控制轴线引出,以增加投测精度。施工层的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是:首先在槽一边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同轴线的另一个控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