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doc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北 京 同 仁 堂

目录
1 同仁堂历史沿革简况 3
创立沉淀文化 3
新天地里重振 4
率先蜕变前进 5
创新迈向世界 6
2 企业现状 6
3 企业文化 7
4 企业精神文化 7
企业哲学 7
企业精神 7
企业质量准则 8
企业的价值观 8
企业作风 8
5 在现时期继承和弘扬同仁堂文化 9
同仁堂文化的质量观 9
同仁堂文化的信誉观 10
同仁堂文化的形象观 10
同仁堂文化的人才观。 11
同仁堂文化的人和激励观 11
同仁堂文化的创新发展观。 12
6 同仁堂的理念行为 13
7 未来建设 13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1 同仁堂历史沿革简况
创立沉淀文化
1669年,(清康熙八年),明永乐年间,其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自幼聪敏,为适应大城市医药需求,精研医药理论,造诣很深,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清太医院吏目,从而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在管理太医期间,收集了大量的宫廷秘方、太医良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祖传的秘方,这就奠定了他在康熙八年创办同仁堂药室的坚定基础。
乐显扬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作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这就注定了同仁堂日后必将声誉鹊起。
1668年,乐显扬去世,其三子乐凤鸣继承父业。他于1702年将同仁堂药室移出家门,在前门外大栅栏正式开办了同仁堂乐家老药铺。
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善于总结前人的制药经验。
在同仁堂创建之初,用三年时间,于1706年将同仁堂所制362种成药分门汇集成书,名为《乐氏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在该书序言中,乐凤鸣明确提出“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两句话成为历代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传统古训。该书还为同仁堂制药建立了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自此以后,同仁堂制药的各种药物,疗效更加显著,在社会各阶层迅速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并逐步得到清皇宫的注目和赏识。
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自此,同仁堂独办官药直至清王朝灭亡,历经八位皇帝,此特权使同仁堂在同行业中取得了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朝时期,同仁堂一靠产品的优良品质,二靠皇室的鼎力支持,虽然也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但金字招牌始终得以保持。
清朝灭亡之后,经过民国战乱、日冠侵华,特别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直到解放前夕,同仁堂虽然牌子依旧,但经营状况却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给同仁堂带来了再度崛起的机遇。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劳资双方共同努力,成药产量迅速提高,销情十分畅旺。仅两三年时间,同仁堂不但恢复了元气,而且产量和利润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新天地里重振
1954年,同仁堂第一批申请了公私合营。当时的经理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先生思想开明,善于经营管理,在职工中威信很高,在北京市工商者中也拥有一定的声望。
乐松生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并于1955年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当时的彭真市长,非常关心同仁堂的发展,几次找乐松生谈话,希望同仁堂对中药剂型进行改革,以方便人民用药。1952年,乐松生邀请北大药学系教授郑启栋成立了
“国药改进研究室”。经过反复摸索,不断试制,银翘解毒片、香连片、女金片、黄连上清片等于1953年研制成功,结束了中药只生产丸散膏丹的历史,开创了中药剂型改革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28年间,同仁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发展步伐,但同所有国有企业一样,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与影响,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仍处于一种被动的、低效率的发展状态中。
改革开放以后,同仁堂得到了快速发展,1992年,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组建成立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以北京中药为主导,集产供销、科工贸于一体。
同仁堂集团,1993年被授予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被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成为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于一体的企业法人实体,这些都为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龙在天
  • 文件大小217 KB
  • 时间2021-07-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