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价值引领与文化担当报纸副刊:价值引领与文化担当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要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副刊必须自觉担当起宣传先进文化、传播知识、启迪思想的重任。近年来, 由于诸多原因, 副刊的读者、作者流失较多: 文化选择的多样, 报纸独尊及副刊引人瞩目的风光不再; 文学失去社会轰动效应, 人们对文学的热情、对副刊的关注度降低; 核心读者日益老年化, 副刊对年轻读者还缺乏吸引力; 作者队伍萎缩, 由于媒体竞争激烈, 发表和出版门槛降低,作者资源被不断瓜分。网络等新媒体迅速崛起, 其独特的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强的传播特点, 也给传统平面媒体带来压力, 作为历史比较悠久的版面之一的副刊,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面对舆论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革, 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 承载着滋润心灵、凝聚力量重任的副刊, 如何更好发挥传播中华文化精神价值和精神追求的作用, 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认清优势,自觉自信,深入思考。关注新闻,跳出新闻,突出文化特性副刊从创刊迄今,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副刊虽然是新闻正刊的补充和延伸,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副刊始终与社会、时代同步发展,与新生活紧密相连, 具有浓厚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 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传统意义上的副刊, 多为纯文学副刊。近年来, 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多元文化需求, 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经历比较大的改革与调整之后-- 副刊从文学到艺术, 再到文化领域, 内容涵盖面越来越宽,形式品种更灵活多样。仅以人民日报而言,除了文学副刊以外, 还有美术、收藏、读书以及深度调研等副刊, 新闻性、丰富性、可读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是报纸副刊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做出的调整和应对, 体现了报纸从偏重硬新闻优势向同时注重软新闻优势发展的趋向。当然,这种调整也意味着报纸从偏重副刊"文" 质特点到注重"文新" 结合特点的转变。所谓文新结合,就是既要体现新闻纸的特性, 又体现" 文化" 的特性。一方面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关注重大新闻事件、重大主题宣传和社会热点, 突出时代主题; 另一方面又把读者关心的主题用文艺的形式、符合副刊特点的形式表达出来, 使读者从相应的文艺作品中获得深刻感悟,亦即跟进新闻又跳出新闻。跳出新闻还有一个关键性的标志,即充分体现副刊内蕴深刻、形式精致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 保持独立的阅读和审美价值。副刊的重要特色是文化性、滋润性、丰富性。在思想的深刻性上显示出报纸风范, 在澎湃的生活中凝聚起诗情画意, 在历史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张扬中传递文化的力量, 让副刊作品经得起咀嚼, 这是副刊" 润物无声" 必须的坚守。著名报人赵超构说过: " 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这里的" 耐看" ,指的正是副刊自身的文化特性。紧密服从国家建设大局, 配合重大主题宣传, 关注社会热点与焦点,通过富有个性的文艺作品,与报纸新闻形成内容与形式的互补, 在现实关注与文艺特性之间做到融合兼顾,成为报纸副刊的显著特点,也是近年来报纸的新的阅读增长点。坚持品格,引领价值,体现精神高度坚持品格就是弘扬主流价值观, 传承文化精髓, 体现时代的高度、厚度和温度。副刊的职责, 是宣传阐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 凝聚社会共同理想和树立良好道德风范,传播先进文化,引导文化健康发展。在当今形势下, 就是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最
报纸副刊:价值引领与文化担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