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课程 教学大纲
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学分80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授课50学时,PBL学习 4学时,实践课26学时。
集中实践: 见习 2 周
实习 8 周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教研室
三、课程性质和任务
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以及与生殖过程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她包括产科、围产医学、妇科、妇科肿瘤、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和优生。妇产科学与内、外、儿、肿瘤等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妇产科常见兵、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妇产科临床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殖生理。
2、掌握妊娠的诊断方法并了解其原理,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其处理。
3、掌握以下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流产、异位妊娠、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异常分娩、产后出血、盆腔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传播疾病、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
4、熟悉高危妊娠、妊娠合并心脏病、肝炎以及对母婴的影响。
5、熟悉闭经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熟悉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滋养叶细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转移特点。
7、熟悉计划生育各种避孕方法的原理、副反应和并发症。
8、了解过期妊娠、产褥期及新生儿的特点。
9、了解分娩期并发症:子宫破裂、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栓塞。
10、了解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临床分期及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二)基本技能
1、掌握妇科检查和产前检查,宫颈刮片、宫颈活组织检查。
2、熟悉正常分娩的产程、产程图和顺产接生、肛门检查、阴道检查、胎心监护、上下宫内节育器和人工流产术、后穹隆穿刺术、羊膜腔穿刺术,诊断性刮宫、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3、了解妇产科超声波检查、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羊膜镜检查的适应症和方法。
4、了解妇产科的基本手术: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臀助产和牵引术、剖宫产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子宫切除术。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
1、必修的基础课:《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
2、内、外科学
六、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主编谢幸、苟文丽, 北京.
参考书 《妇产科疾病诊疗指南》,主编鲁秋云;
《妇产科学学习与解题指南》,主编章汉旺、李豫峰;
专业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七、学习内容安排
第1次课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妊娠生理及诊断 4学时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卵子从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过程。
2.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3.熟悉妊娠期母体变化。
4.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5.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了解其原理。
6.掌握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熟悉其诊断要点。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为: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及乳房的变化,胎盘的功能。
早、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
2.难点为: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
早期妊娠诊断
三、讲授内容和要求
1.讲授内容: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妊娠期母体变化。
早期妊娠的诊断,中、晚期妊娠的诊断,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2.要点:胎盘的功能,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及乳房的变化。
综合诊断早期妊娠的意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及其判定。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1.自学内容: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胎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2.要点:受精卵着床的条件及蜕膜的形成,胎儿发育的特征。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临床产科学编委会主编,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P9-63
六、外文词汇
妊娠pregnancy 胎盘placenta 羊水amniotic fluid 孕龄gestational age 胚胎embryo 胎儿fetus 早孕反应morning sickness
妇产科课程-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