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共2课时
第1课时
累计课时
媒体运用
班班通
课型
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轶事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篙、棹、媪、剥”会写生字“牧、蓑、遮、醉、媚、锄、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在三首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一首。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导】-----谈话导题 目标展示(3分钟)
1、快乐导学
同学们,童年是个五彩斑澜的梦,身处童年的你们,正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特有的快乐和稚趣、纯真。然而,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描绘了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读着诗人的文字,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板书课题)
2、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学】——自学自研 (12分钟)
学法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并思考文中生字应注意的地方或找形近字区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会应用。完成随堂笔记一:1、我会读会组词:铺( )篙( )棹( )媪( )剥( )蓑( )醉( )亡( )乐( )
2、我能理解字词的意思:
(1)看注释理解 弄( ) 蓑衣( )
安仁( ) 篙( )
棹( ) 怪生( )
清平乐( ) 茅檐( )
吴音( ) 相媚好( )
翁( ) 媪( ) 亡赖( )
(2)结合诗句理解:牧童( ) 卧( )
舟过安仁( ) 张伞( ) 使风( )
(二)我会朗读。(至少要读三遍,做到正确通顺。当然读得有感情更好。)
(三)知诗人,解诗题
说说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我会了解大意:(提示)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时周围是怎样的,有趣的是什么?还要注意看插图哟!完成随堂笔记二:
《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5、古诗词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