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二则》教案
编制:宋思超
教学目标
品读《百喻经》二则,积累文言知识。
感悟人生智慧。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流程
(一)知识积累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沉水 :沉香 ②积有年载:累积 ③诣市卖之 :到
④以其贵故:因为 ⑤以为苦恼 :以之为 ⑥半车碳之价直:通“值”
⑦军众既去:已经 ⑧傍人:通“旁”
(二)合作探究
探究内容: 《入海取沉水》《诈言马死》
探究方向: 品读佛经故事——感悟人生智慧——观照大千世界
《入海取沉水》
品读:
感悟:忌急于求成;勿随波逐流;须沉着冷静;宜执着目标。
观照:
《诈言马死》
品读:
感悟:谎言误身,诚实最美;揭短短不短,遮丑丑更丑。
观照:
(三)能力提升
《百喻经》的故事充满智慧,请大家结合所学,联系自身体验,写一段心灵之声。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品
悟 明心 佛
观
《<百喻经>二则》课堂实录
师:(配乐朗诵《问佛》)
导入1分半钟,时间恰好,音乐优美,PPT配图文字清新,老师的紧张情绪逐渐舒缓下来。
师:佛虽不语,我们却可从佛经故事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诵读《百喻经》二则《入海取沉水》《诈言马死》。
诵读文本,让学生更明确今天的教学内容。
师:文学借文字来展现思想情感,文字上有疑惑,如何去触及文学的灵魂呢?课前同学们已通过自主学习扫除了文字上的疑惑(PPT展示学生学案,表扬完成优秀的学生),但有一个地方还是需要商榷(PPT提示难点⑤以为苦恼)。
生:“以为苦恼”就是“因为……而感到苦恼”
师:“以为”就是“以之为”
学情反馈及时,解决了学生自学的小疑惑。对学案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师:文字上的疑惑已经扫除了,文字背后的精髓还值得我们去探究,智慧的火花总是产生在激烈的碰撞之后。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品读佛经故事,感悟人生智慧,观照大千世界。其中前四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入海取沉水》,后四小组合作探究《诈言马死》
学生小组讨论热烈,老师参与小组讨论,了解讨论情况,共计5分钟。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最先展现自己的风采。
生1:《入海取沉水》写一个人辛苦打捞到一车沉香,在集市上卖,却比不上卖炭人卖的快,于是心生苦恼,最终把沉香烧成炭卖出,只获得半车炭的价钱。我们的感悟是,我们办事不能见异思迁、急功近利,在大跃进时期我国因急功近利,不顾实际
生2:因为愚人看到别人卖炭很快,所以把沉香烧成炭卖掉了,可是却完全忽略了沉香的价值。愚人忽视了沉香真正的价值。从这里让我知道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否则只会事半功倍。人生的定位决定了你的高度。
生3: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忘记初衷。
生4:不要人云亦云,伟大诗人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行为而遗忘自己的目的。(掌声)
生5:要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价值,不要因为别人
百喻经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