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 2 、理解所学词的创作的主题内容。 3 、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教学重点: 感受词的意境和主题。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步骤: :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 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瑞脑销金兽”, 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 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 .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 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 .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总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5 .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6 .烘云托月的手法。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 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7 .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 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 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 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板书设计: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最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课培训课件精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