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pdf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
前 言
广州旧城作为具有2200多年
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
载了广州城市复兴的重要使命。
广州的旧城更新改造,必须坚
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
实现旧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适应
新的城市发展结构与关系,增强城
市凝聚力和魅力,提升城市综合竞
争优势。
广州现有的规模,足以
支撑这座城市建设现代
化大都市的宏大理想,
城市欠缺的不规模而是
旧城的全面复兴。
1、感性的认识广州旧城
——2200多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唐至今的千年商都;
——近代 文化传播地;
——岭南文化中心。
2、城市群体眼中的旧城
——市民眼中的广州旧城:人与人交往紧密,生活丰富多样,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
恩宁路改造民意调查:
“我们作为老百姓最大的意愿是能恢复以往安居乐业的境况,希望街区的生活文化能够一代
代地流传,面对拆迁,正是因为现在这个环境不能令我们安居乐业,我们才希望获得更高的赔
偿,寻找新的安居乐业之地”
——资料来源:广州恩宁路关注小组访谈内容
——政府眼中的广州旧城:历史文化悠久,商业环境成熟,历史文化与经济价值较好;
——专家眼中的广州旧城:
矛盾的历史文化名城:征迁过度,任其残毁,“坐以待毙”是旧城的写照,历史观
感丢失殆尽,人的文化心理受到压抑。——陈文君、杨宏烈:广州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探讨
文化产业滋生地:旧城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
是确保旧城文化延续和城市文明的象征。——杨希文:发掘历史街区新价值构建民间文化产业群
3、多维度视角下的广州旧城
(1)城市空间环境;
——文化历史、居住、商业构成相互交叠、
映衬,构成丰富的城市环境格局;
——各类建筑相 互混杂 在一起,没有明显的
城市空间界线,旧城功能空间模糊。
(2)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使用程度高,但开发利用效率低,
土地资源利用粗放与集约并存;
——旧工厂、旧居住区较多,存量土地再利
用潜力大。
(3)民生保障;
——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
——居住条件差,亟待提高。
3、多维度视角下的广州旧城
(4)历史文化;
——古国遗址、宗教建筑等使旧城弥漫着浓
厚的历史感,旧城是一个历史场所;
——经历了改革开发的拆建,旧城的历史文
化正在消失。
(5)产业经济;
——经济发展贡献逐年降低,经济增长方式
亟待转变;
——旧城经济呈“旺人不旺财”特点,产业
结构急需调整。
(6)法制; (7)财政投资
——公民权利、开发商约束等制度缺陷; ——基础设施不足,政府财政投资压力大;
——旧城更新正趋向民主和法制化。 ——旧城开发经济效益差,财政投资不足。
4、影响旧城发展的建设事件
(1)东风路改造与交通管制;
——割裂旧城内在关系,阻隔了旧城南北联系,
抹杀了老城区的多样性,导致东风路沿线缺乏
城市活力和生活气息;
——损坏老城生活连续性与便利,东风路的交
通管制,使道路周边陷入相对冷清。
(2)城市中轴线东移;
——中轴线东移,使旧城发展资源被新城挤占,
加速旧城部分城市功能退化;
5、广州旧城功能与目标
(1)功能与价值
——促进历史与现实的兼顾发展,使广州旧城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载体;
——改善旧城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社会资源公平;
——优化旧城空间,疏解旧城人口,减轻旧城发展压力;
——活化旧城经济发展要素,确保城市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促进旧城与新区平衡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旧城新标旧城更新目标
——支持城市战略实施,广州旧城全面复兴,为经济、社会全面崛起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产

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模式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ena45
  • 文件大小2.56 MB
  • 时间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