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业保险内涵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与现状
农业保险的保前风险评估
1
2
3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4
农业保险承保方案的制定
5
产品技术要点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内涵
(一)含义
狭义: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
广义:种植业和养殖业外,还包括农业生产者及其家属的人身和财产保险
(二)农业保险的分类
自愿保险
强制保险
自愿保险与强制保险相结合
(三)农业保险的作用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减少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二是有利于灾后快速恢复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对农业投资的安全进行保障,逐步改善农民的信贷和经济地位,逐渐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科技、资金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
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一是稳定效应。农业保险的稳定效应主要指农业灾害发生时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进而使稳连续地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二是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通常表现为由于农业保险带来国民收入增加,进而提高社会福利
三是政策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效应是指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政策补贴、调节和引导等功能;
四是农业保护效应。农业是先天弱质的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表现为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外流。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无论在哪个国家,它都是市场经济中的弱者,都需要政府的宏观保护。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二、黑龙江农业保险开展情况
1991年,首创了冰雹和龙卷风风险互助业务。
2004年,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2005年,阳光农业互助保险落户黑龙江
2007年,垦区实施了财政补贴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2008年,国家将黑龙江省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2008年,国家将黑龙江省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这件事情意义重大,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保费的一部分由中央财政下拨,中央和垦区的补贴占到了70%,农民只需要承担30%的保费。更加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对于市县的农业经济,从2008年黑龙江被包括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国家试点之后,省市县的补贴从原来的70%下降到45%,农民只需要承担20%,其他的由中央财政承担。减轻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负担。目前整个黑龙江的垦地几乎已经被农业保险覆盖。农业保险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三、风险评估
承保前,经办公司要对承保区域内标的风险特征、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及巨灾风险等进行评估。
1、种植业保险重点关注:
(1)自然灾害。包括:承保区域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历史情况及发展趋势等。
(2)种植品种。包括:承保区域内种植作物种类、作物生育期及田间管理方式、单位成本、区域试验产量指标,抗旱、抗倒伏、耐病、耐盐碱性的强弱等。
(3)种植环境。当地土壤及灌溉情况,拟承保区域农田分布,耕地面积、水田、旱田面积、水浇地面积等。
(4)防灾防损能力。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工增雨、防雹等方面的设施及能力。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2、养殖业保险重点关注:
(1)饲养品种。承保区域内主要饲养品种、饲养目的、饲养周期、饲养成本等。
(2)防疫及防灾防损能力。当地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当地畜牧兽医站(或者动物检疫站)密度,防疫工作人员数量及业务技能等。
(3)饲养管理。养殖场饲养管理方式、卫生防疫设施、标识管理(耳标号或批次号)等。
3、林业保险重点关注:
(1)森林资源。辖区内森林资源分布情况,主要包括: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公益林/商品林面积、天然林/人工林面积、树种等。
(2)森林灾害。承保区域历年森林灾害分布及损失情况。(3)防灾防损能力。重点关注区域内森林防火办及林业工作站设置情况,森林防火员及护林人员数量等。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四、承保方案制定
每年初,各级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当地保险需求和财力,及时明确当年农业保险的开办险种、开办区域、保障程度、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划拨方式和划拨时间、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及农户自缴保费比例。
再按照保险监管部门规定和业务管理办法,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合理制定保险方案,报上级公司审批同意后承保。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承保方案内容包括:
1、经营模式(自办、联办/共保、代办等);
2、保险标的及险种名称;
3、业务开办区域及规模预测;
4、各险种保险责任、保险金额及费率;
5、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及农户自缴保费比例;
6、赔偿限额或封顶赔付规定;
7、资金管理规定。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划拨方式、划拨时间;
8、风险管控措施;
9、相关协作部门职责(包括:与当地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