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跆拳道宣传标语.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跆拳道宣传标语

篇一:在成都某跆拳道馆门口有这样一条广告语
在成都某跆拳道馆门口有这样一条广告语:“学习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当各类规模不一的跆拳道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都市各处时,中国传统武术馆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条广告语也正在传递着这样一个事实———曾经号称有亿万习武人口的中国,此时其最有创造力和潜在价值的人群却是在依靠跆拳道体验传统武术精神。必须正视的是,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武术
正在年轻一代中国人心中丧
失立足之地,与此相反,以跆
拳道、空手道、柔道、拳击等
舶来的“洋拳”却在中国许
多地方不断升温,并已成为很多都市年轻人强身健体的首选,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标志。现象:1万青少年VS 1万中老年
“现在外面教跆拳道的只有20%是正规培训的,80%是武术转行来的”
1992年,跆拳道经过官方渠道正式进入中国。直到2000年,当韩剧在国内不断升温时,来自韩国和日本的跆拳道和空手道才跟着一起火了起来。最近,据省武术协会跆拳道办公室的统计表明,现在在成都的跆拳道馆有300多家,而传授传统武术的武馆只有不到20家,而且其中有50%正把跆拳道作为主业,武术作为副业。在练习者的人数上,跆拳道有1万多人,年龄多在18岁以下,甚至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习武的人也有1万人左右,但99%是中老年人在坝坝里练太极拳。
除了道馆和武馆的数量对比悬殊外,从业老师的数量也同样悬殊。“我们体育学院每年要招收100多名跆拳道专业的学生,同时还要招收100多名武术散打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在外面勤工俭学,绝大部分都在外面教跆拳道,估计有近千学生在外面靠跆拳道吃饭。”成都体育学院搏击教研室主任周直模告诉记者,“甚至很多学武术套路的也在教跆拳道。估计,在外面教跆拳道的只有20%是经过正规培训的,80%是转行的,甚至还有教篮球的教师也转
行来教跆拳道。”据周老师介绍,从1992年成都体育学院成立跆拳道专业到现在,该专业的招生人数从最初的几个已经发展到了100多名,而跆拳道专业学生在整个系中占的比列也由10%增加到了16%。
“跆拳道市场的火暴,导致人人都来当跆拳道老师。练散打的,只要穿上道服就开始教跆拳道,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教的还是散打的基本动作。”周直模老师认为,目前跆拳道市场在火暴的同时还是有些不规范。
反思:推广模式决定冷与热
“99%的武林人士都找不到自己的江湖地位”
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武术受到如此冷落?主要就是中国武术千年不变的推广和传播模式,以及不完善的评价体系。无数的流派、拳种、套路,让中国传统武术很难形成一条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据统计,仅四川就有68种拳。各打各的拳,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近年来,中国武术协会制订了“5级9段”评价标准,但有很多武林高手却不知道自己的段位是怎么评上的。“我是6段,用过去话讲,这个可能就是江湖地位,但现在都不知道这个段位是怎么来的。99%的武林
人士都不知道。”这是青城派掌门刘绥滨的困惑。
和“龙拳”相比,“洋拳”的评价体系和传播推广体系则非常完善。如跆拳道有10级9段,不同级别的跆拳道选手在道服的腰带颜色上就有区别。“跆拳道的礼仪规定,凡是低级别的选手必须向高级别的选手鞠躬敬礼,选手们根据腰带颜色就可以判断对方的级别,是对方先向自己鞠躬,还是自己得先

跆拳道宣传标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2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