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去喝酒.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过去喝酒,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喜欢行令,过去的酒令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酒官,就是今天的席长,远在周代就有监督饮酒者不得悖越酒礼的“仲裁人”,到后来演变为监督饮酒活动的人,西汉时吕后有一次在宫廷饮宴时任命朱虚侯刘章为酒吏,刘章请求按军法行酒。诸吕中有一人不胜酒力, 避酒逃跑,刘章追上去拔剑将其斩首,对吕后说:“有亡酒一人,臣谨按军法斩之。”弄得吕后有苦难言。一般来说,酒令是由说话有份量、语言幽默诙谐、酒量又大的人担任的,到唐代以后就称为“明府”,酒令定下的规矩大家通过后当即生效,人人遵守,是所谓酒令大于军令。军令如山,是应该人人遵守的,另一种酒令是指饮酒时的娱乐活动,是一种用来烘托、融洽饮酒气氛的文化艺术,它的内容包括诗歌、谜语、对联、画画、射箭、投壶、舞蹈、下棋、游戏、猜拳、成语、典故、人名、书名、花名、药名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共有 300 多种,凡是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关的事,都可成为编制酒令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说,酒令是一种小型的文化百科全书,我们通常所说的酒令就是指这一种,它是助兴劝酒的一种游戏,负者、违令者、不能完成者,均要罚酒,这种形式的酒令在东周就有,大家都知道画蛇添足这个典故,其实,它就是一个酒令, 《战国策* 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曹绍的《雅安堂酒令》是古代酒令之大全。酒令有通令、筹令、雅令之分,所谓通令就是不假思索人人都会的一种通用酒令。如一直流行的拍七令,就是一种通令,所有饮酒者从 1依次数数数到 49, 每明 7 ,即 7、 17、 27、 37、 47 ,拍桌上一下,每暗 7 ,即 7 的倍数, 14、 21、 28、 35、 42、 49,拍桌下一次,误拍者(指该拍而没有拍或拍错方向)罚饮酒。猜点令,由令官摇一骰子,大家依次猜点,猜不中的自饮,猜中,则令官饮一大杯。六顺令,一粒骰子摇六次,挨座递摇,它有一歌诀:一摇自饮幺,无幺两边挑( 左右两坐饮) ,二摇自饮两,无两敬席长( 首座或年长者) ,三摇自饮川,无川对面端(对坐饮),四摇自饮红,无红奉主翁( 现在的骰子有两种颜色的点数,即一点和四点为红色,而其余的都是黑色,其颜色的变化与唐明皇有关。传说唐明皇和杨贵妃都酷爱骰子游戏,一次该轮到唐明皇掷骰子的时候,唯有两粒骰子均为四点的时候,才能够赢了杨贵妃,唐明皇在转动的时候就不停地喊“双四”,待骰子停下来的时候果然出现了两个四点。唐明皇见此情形以为吉兆,遂令太监高力士将所有骰子的四点都涂饰成朱红色,后来又将与四点对应一面的一点也涂成了红色,此说引发民间仿效并一直流传至今。)五摇自饮梅,无梅任我为(随意点人),六摇自饮全,非全饮少年(最少者)。猜拳令,拳头里握有铜钱,一枚则猜正反面(通、盖),多枚猜单双数。也不一定非得是铜钱,随便什么东西都行,白居易有一首诗〈同李十一醉元九〉中写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他们用的是树枝。划拳令,又叫豁拳,拇战,北方非常流行,两人结对,同时念口诀,出手指,说出来的数字与两个人的手指头加起来数目相符则胜,不符则输

过去喝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