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 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发展、跨越发 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 于我县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规划实施和西安建设 国际化大都市机遇,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 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 新跨越,建设“人文山水蓝田、西安东部新城”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 紧紧围绕强县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 “一四五五”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争先进位、跨越 发展,提前两年实现了 “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 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68. 6亿元,是2005年的2. 3倍,年均增长14. 5%;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11. 5亿元,是05年的4. 6倍,年均增长35. 8%;地方
,是2005年的2. 98倍,年均增长 23. 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年均 增长35. 94%;农民人均纯收入5160元,较2005年净增2730元。 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排位由2006年的41位上升到 2009年的32位。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 元,粮食总产量33. 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93. 35%和15. 1%。 认真落实工业强县战略,新型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建成尧柏水 泥、华建管桩、陕汽蓝通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 10个。预计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是2005年的3. 3 倍,年均增长26. 8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业迅速发展,“美食、美玉、美景、美汤”品牌得到彰显, 休闲度假、宗教文化、山水风情等旅游热点基本形成,环山精品 旅游带初显魅力。商贸服务业日趋繁荣,绿之圣、华润、上海客 都、宏辉等大型超市和一批中高档商品专卖店消费拉动作用明 显。,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 38亿元,是2005 年的2. 4倍,%。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 28: 33: 39 调整为 2010 年的 23: 36: 41。
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围绕农村基础 条件、农民生产生活等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新农
村示范村和重点村139个,促进了全县农村基础环境和农业产业 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沥青 硬化8771平方米,修排水渠121千米,安装路灯1995盏,修建 垃圾台67座,建设文体广场3. 54万平方米,改厕1444个,墙 体粉刷3. 74万平方米。新建各类水利工程607处,建成安全饮 水工程246处,农村户用沼气网点19个,沼气池6000 口。新增 基本农田1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万 亩,新建口粮田2. 15万亩,土壤改良1. 45万亩,农村基础设施 不断得到完善。改扩建核桃示范园1. 1万亩,新增核桃等干杂果 ,新建畜牧养殖场(小区)248个,牛、羊存栏分 别达到8. 8万头和13. 8万只,肉鸡和奶牛养殖产业发展迅速, 以核桃、肉鸡、蔬菜、苗木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力度加大。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以改善基 础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环境建设和提升主题年活动。县城骨架 不断拉大,基础配套更加完善,整体面貌迅速改观,城市特色基 本形成。沪陕高速、关中环线蓝田段建成通车,溺河综合治理、 蓝柞路改建等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改造城市主干道11条,改造 出入口 6个,城区面积扩大到11平方公里。完成南河大桥加宽 改造,建成县城二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全县新修通村 水泥路17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14公里。实施重点镇 建设6个,汤峪、葛牌等小城镇建设亮点纷呈,基础条件明显改 善,区域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32所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成并投 用,改造农村校舍70所,“蛋奶工程”惠及48900多名学生。21 个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建成村级规范化卫生室498个,新建改建乡镇计生服务站22个。 实施中、省、市科
蓝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