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期 G0期是细胞每次分裂完了必经的阶段, G0期细胞持续时间不定,细胞周期长短主要取决于 G0期,它是决定细胞继续进行分裂抑或发生分化的重要阶段。 G1期即DNA 合成前期,细胞进入 G1期即表明该细胞已进入增殖状态。G1期所完成的是细胞质增殖,即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和结构,如蛋白质、酶、中心粒细胞器等的复制和增多;通过合成增量和加倍,使细胞体积增大。此期的长短在不同的肿瘤细胞差异较大,可以有数小时到数日。作用于 G1期的药物有:左旋门冬酰胺酶,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S期即DNA 合成期。是 DNA 复制的时期,此期之末 DNA 含量增加 1倍。除合成 DNA 外,此期也合成其他一些成分,如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与核酸合成有关的酶类和 RNA 等。S期时间波动在 2-30小时之间,多数为几十个小时。作用于 S期的药物有吉西他滨、羟基脲、氟氧嘧啶、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 G2期即NDA 合成后期或分裂期,处于 G2期的细胞已是自身加倍的,具有 4倍量的遗传物质。 G2期细胞处于分裂前阶段,除胞体增大外,无明显形态学改变。 G2期细胞主要进行着分裂前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化学变化,如染色质发生螺旋化变成染色体、中心体复制和核膜解体等有关物质的合成。 G2期持续时间约 2-4 小时。作用于 G2期的药物有:平阳霉素、博来霉素。 M期 M期的主要变化是已倍增的细胞,通过前、中、后、末四期完成均等的两分过程,最终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此期最主要的是完成遗传物质的分配。细胞分裂全程平均约 30-60分钟,从形态、分裂持续时间、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等方面看,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分裂活动基本相同。作用于 M期的药物有长春新碱、长春碱、依托泊甙、秋水仙碱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抗生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多蒽醌)、铂类(顺铂、卡铂)、羟基喜树碱、氮烯咪胺、卡莫司汀。均为浓度依赖性。以上药物均对 G0期细胞不敏感,导致肿瘤复发。肿瘤细胞的周期机制已经被破坏,也存在分裂的不均衡性。在瘤体内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 :是肿瘤中始终处于细胞周期循环中,不断分裂的细胞群,这类细胞始终保持旺盛的增值活性,分化程度低,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水平高,与肿瘤增大直接有关,其数量的多少决定肿瘤恶性的程度。 :是G0期细胞,处于增殖的静止状态,对肿瘤的生长无直接的影响。但这些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成为增殖细胞,因此是肿瘤复发的根源。 :是一些已经脱离细胞周期,永远丧失分裂能力,日趋衰老的死亡的细胞,这类细胞始终停留在 G1状态,结构和功能发生高度分化,直至衰老死亡,对肿瘤增长没有影响。因此该类型细胞所占数量越多,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氟尿嘧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已有较长的历史,它对增殖的各期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对 DNA 合成期(S期)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最强,是S期特异的抗癌药物,氟尿嘧啶血浆半衰期较短,仅为 10-20min ,一次性静脉滴注时形成的血药浓度高峰仅能杀灭有限的 S期肿瘤细胞,若持续静滴,则能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不断杀伤进入 S期的肿瘤细胞,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肿瘤防治研究》1994 年第 05期认为采用低剂量国产CF合并5-Fu联合化疗方案在临床上更合适,安全经济,有一定推广
FOLFOX化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