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 身份证号: 分数: 一、填空题(共 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对机关、单位保密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作出规定,要求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形式、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2、根据工作职责, 机关、单位分管保密工作的负责同志要担负具体组织领导的责任,分管有关方面工作的负责同志要管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 3 、定密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专人负责。《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 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 4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计算。 5、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 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戳记,并视同原件进行管理。 6、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 确保销毁的国家秘密信息无法还原。 7、机关、单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的,对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8 、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9 、涉密场所中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得配备、安装、使用视频和音频输入设备。 10、不得在非涉密办公网络和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密信息。 11 、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传递、输出的涉密信息要有相应的密级标识, 该标识不能与正文分离。 12、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单台计算机, 应当根据所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按照相应级别涉密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保护和管理。 13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4 、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谁负责”的要求, 负责本机关、单位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工作。 15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及其他计算机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1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17 、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采购安全保密产品应当选用经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检测机构检测、符合国家保密标准要求的产品。 18 、涉密信息设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离职、离岗时,机关、单位应当收回其使用、管理的涉密信息设备,及时取消有关涉密信息系统的访问授权。 19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使用进口设备和产品,应进行安全技术检查。 20、制作国家秘密载体, 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部门领导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21 、书面形式的密件应当在其封面或首页的左上角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22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 23 、不得将手机带入涉及国家秘密的会场、涉及国家秘密的场所和涉密机房。 24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除另有规定外, 绝密级不超过 30 年,机密级不超过 20 年,秘密级不超过 10 年。 25 、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工作需要原则,二是最小化原则。二、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 1 、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A)。 A.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 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 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D. 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2 、定密工作程序为:由( A )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 再由( A )审核批准并承担( A)。 A.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法律责任 B. 定密责任人定密小组组长行政责任 C. 承办人定密小组组长法律责任 D.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行政责任 3、(D )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 实现了保密学历教育的历史性突破。 A. 保密技术 B. 信息安全 C. 保密法学 D. 保密管理 4、核心涉密场所禁止带入手机, 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手机, 一般涉密场所(B)。 A. 禁止使用手机 B. 限制使用手机 C. 可以使用手机 D. 定时使用手机 5 、安全保密产品的检测证书有效期通常为( C)。 年 D. 在产品形态不改变的前提下, 终生有效 6 、以下不属于保密违法行为的是( D)。 A. 私自买卖涉密地图 B. 利用连接互联网计算机存储、处理绝密信息 C. 将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D.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涉密载体进行销毁 7 、涉密信息系统测评中属于一票否决项的是( A)。 A.
保密知识竞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