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简介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杨诺夫· 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林创立的无产阶级学说及其事业的继承者。他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他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朋友。列宁于 1870 年俄历 4月 10 日( 公历 22 日) 出生在伏尔加河岸的辛比尔斯克城, 即现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的父亲伊里亚· 尼古拉也维奇· 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观点的中学教师,后来成为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厅的视察员, 因多年从事国民教育的劳绩, 晋升为省国民教育总监, 并曾获得贵族称号。列宁的母亲玛丽亚· 亚历山大罗夫娜是一位医生的女儿, 结婚前住在农村, 虽然只受过家庭教育, 但由于她勤奋好学, 后来仍然通过考试获得小学教师的称号。她读过许多书, 并擅长外语和音乐。她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品德教育,终日为他们操劳。乌里扬诺夫一家有六个孩子。列宁的哥哥叫亚历山大, 姐姐是安娜。妹妹奥里娅。弟弟德米特里,最小的妹妹叫玛丽娅。聪明活泼的列宁从五岁就开始学习文化,九岁进入辛比尔斯克中学, 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因品学兼优曾获得金质奖章。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 乌里扬诺夫曾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 民意党人青年小组的成员。 1887 年 3月 13 日亚历山大· 乌里扬诺夫因参与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同年 5月 20 日被杀密。受到极大震惊的列宁从血的教训中增强了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决心, 并坚定地说:“我们不走这条路”。 17 岁的列宁已在探索着一条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新的道路。 1887 年 6 月底,列宁全家迁居喀山,秋天他进了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 入学不久, 他因反对大学里的警察制度而被开除, 并被禁止在喀山居住。一年后列宁回到喀山, 在那里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开始研究《资本论》。 1889 年 5月, 列宁全家迁往萨马拉城。 1891 年 21 岁的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通过了波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并被授予优等生毕业文凭。在萨马拉城, 列宁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写了最早的一篇论文: 《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1893 年 8 月,列宁移居彼得堡( 现列宁格勒城) 。从此, 揭开他革命生涯中新的篇章。列宁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要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 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列宁很早就说过: “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 ”这成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实践相结合, 为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斗争。 1895 年秋, 在列宁的领导下, 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 并命名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个斗争协会是以群众性工人运动为基础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萌芽。它只活动了不长的一段时间, 以列宁为首的一批骨干就被逮捕了, 列宁先是被监禁, 后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列宁总结了该协会的斗争经验,用以指导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工作。 1898 年 3 月初,当列宁还在流放地时,俄国的一批社会主义者就召开了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以列宁为首的流放者集会宣布加入社会民主工党。事实上“一大”并没有把党真正建立起以来。在委员会中经济派占据了优势, 一大后, 组织上更加涣散、政治上更加动摇、思想上更加混乱, 经济派成为建党的主要障碍。 1900 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和 1901-1902 年期间他写的《怎么办》一书,粉碎了经济主义。 1903 年 7 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党纲和党章。在讨论党章时, 党内产生了尖锐分歧。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推行的机会主义组织路线和策略路线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 1905 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召开了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布尔什维克在这次革命中的策略。在革命日益走向高潮的 11 月上旬,列宁从国外回到了彼得堡, 以加强对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在斗争紧张工作繁忙的日子里, 列宁还十分关注党中央的机关报《新生活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参加该报编辑部的会议并撰写文章, 宣传党的策略思想。使这份报纸在党的生活和革命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05 年 12 月当莫斯科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时, 列宁赞扬了工人们的壮举, 并号召彼得堡的工人支援他们的斗争。莫斯科工人起义失败后, 列宁又及时帮助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鼓舞他们的斗志。 1906 到 1907
列宁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