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大桥斜拉桥施工技术
设计概况及技术特点
番禺大桥是连接广州市与番禺市上主干道跨越珠江的一座特大型桥 梁,。由于番禺、顺德、中山、江门、 珠海等地往来广州的车辆日益增多,番禺大桥的建成将有效地缓解 洛溪大桥交通压力。
大桥全长3467m,主桥为双塔空间从而密索飘浮体系斜拉桥,全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主 跨380m,桥跨组合为70+91+380+91 + 70m,主梁为边主梁DP断面,宽达37. 7m,桥面设8车道 和人行 道;通航净高34m,主塔为倒Y形,;拉 索采用HDPE热挤护套防护的平行钢丝束,共244报,塔上标准索 ,梁上标准索距6mo辅助墩双边墩为空 心薄壁柔件墩,既 充当拉力墩,又作为抗纵向水平推力墩。主塔基础采用。 钻孔灌注桩和大体积实体承台,对应每个塔柱有9根桩,一个塔共 18根桩,桩身嵌入弱风化泥岩。番高侧82#主墩位于水中,承台尺 ;广州侧83#主墩设于岸上,承台尺寸48xl7x6m 1. 2技术特点
斜拉桥结构设计上无论塔、梁、索都能有许多变化和组合形式,基于 通航、美观和地域象征上的考虑,番周大桥采用了斜拉桥方案,设 计在构件尺寸、形式选择和组合上包含卜述特征:
;
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 380 (接近1 / 10)
的定跨比,相应增大了主塔横 梁跨度和承台横向尺寸;
采用倒Y形塔林,由于宽跨比关系,塔柱横向斜度达3:1。
上述设计特点对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国内已建的斜拉桥相比, 由于混凝土主梁宽度和塔往斜度都是最大的,我们在施工中除合理应 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预应力施工技术外,还发展了爬模、牵索挂篮悬浇 等施工技术;由于基础所采用的钻孔桩直径及承台尺寸也在国内斜拉 桥中居于首位,要求合理地组织大型基础施工,我们充分结合桥位处 地质水文条件,在基础施工中采用了独具特色的低成本和高速度的施 工方案。
施工场地及主要生产设施布置
大桥为南北走向,两岸施工场地均布置于大桥东侧,并分为两大功能 区:生活区和生产区。考虑常年风向,将生活区布置于生产区的东侧, 这样生产区靠近场地西侧大桥位,减短了场内运输距离、在生产区从 东向西依次布置了零星材料和工具仓库、交通码头、起重运输 码头、 钢结构加工车间、砂及碎石堆场、水泥仓库、混凝土搅拌站,番禺岸 还在桥东侧设置了水上施工栈桥。施工用砂、碎石、水泥均通过水 运到场,依靠皮带机输送上岸;起重码头不设固定起重设备,直接 依靠汽车吊或水上浮吊完成起重工作;成品拉索堆场设于大型驳船 和辅助墩水上施工钢平台上,共可存放
48盘拉索。
南、北岸搅拌站除各设一座50m' / h自动搅拌站外,还各设有4合 0. 4m小型拌和机,在施工大体积构件时,除工地搅拌站供料外, 还依靠商品混凝土供应,其运输距离约15kMo场内 混凝土运输由 搅拌车、翻斗车、混凝土泵车或拖系完成。
施工技术措施
主桥跨越珠江水系沥窖水道,该水道为潮汐性河流,历年平均最高水 位为黄基2. 406m,平均潮差2. 906。,设计平均流速0. 97m/ s, 82#墩位处水深10m左右。桥位处基岩为泥砂岩,强度离散性 大,-23MPa,且泥岩具有遇水软化的特点;覆盖层类似 番禺大部分地 区,为淤泥夹细砂和中粗砂,厚度为10—20m。
斜拉桥边墩及辅助墩中I. sin钻孔桩和承台施工比较常规,采用了不 循环旋转钻机和吊箱围堰施工。 结合规有设备和经验,采用了低成本和高速度的措施:
在护筒方面,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护商,,壁 厚10cm,护简下沉 采用30t振动锤和自制抓泥机孔内抓泥两项措 施,对于覆盖层为淤泥夹细砂的地质情况,护筒可下沉到强风化岩 面。
成孔综合应用了正循环、反循环、二次成孔等工艺;清孔既应 用了并联泥浆泵的正循环清孔方法,也应用了气举反循环的清孔方 法。施工中主要技术措施围绕提高钻进速度和防治护筒底穿孔来灵 活组织,例如开孔时,用正循环钻进,人岩一定深度后改用反循环钻 进;,再次抓促振压护简,第二次成 。
桩身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单根30Cm导管泵送坍落度16 — 20cm的小石子混凝土到漏斗逐斗灌注,以在保证浇筑时间条件下, 混凝土能受到冲击振捣,且更容易流过钢筋净距仅4cm的钢筋笼。
82#号墩承台采用了钢板极围堰施工,围堰内支撑直接利用钻 孔桩施工平台改造而 成,可双向受力。堰外抛砂包,堰内填砂及石 粉,然后直接
番禺大桥斜拉桥施工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