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叙中的运用。
3、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肿胀( ) 叮嘱( ) 骊歌( ) 廊堆( ) 徘徊( ) 抽屉( )
二. 解释下面的生词:
(1)肿胀: (2)叮嘱: (3)恐惧: (4)徘徊:
(1918-2001),原名,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三、内容研究
'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讨论并归纳)
2. '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讨论并归纳:)
3、'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
4、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的很重,可能将不久与人世的?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朗读从“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1、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爸爸对我的严厉,哪些地方体现了对我的爱?
3、质疑:爸爸对我的严格教育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
4、“严师出高徒”“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二)朗读从“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质疑: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2、文中两次写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用意是什么?
3、“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联系选文说说都包含什么意思?
4、听了老高的话,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拓展延伸】
1、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请说说理由。
2、在日常生活
爸爸的花落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