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桃花源记》出自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是本册课本的第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是一则文言名篇,是陶渊明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陶渊明运用虚景实写的手法,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自食其力、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语言浅显易懂,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疏通文意不是难事。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爱发表见解,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的同时,一方面采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通过对内容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用多媒体在优美歌声中展示几幅桃花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通过多读感知桃花源的美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方法及寄托的理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疏通文意。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感受桃花源环境的优美,桃花源人的淳朴,和平安定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用多媒体在优美歌声中展示几幅桃花美景图片。
师:同学们,当你们听到展示了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的歌曲,看到桃花林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 “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没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先生,走进他的世外桃源,去感受他为我们描绘的这个充满神奇魅力、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学生听歌曲,欣赏图片“世外桃源”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内容,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
走近陶渊明,了解背景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自由谈论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了解,教师可适当地进行点拨和补充。
师补充完善: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403****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