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一)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一)”是关于酸碱指示剂的第一节课,是第八章《身边的溶液》的第二部分“形形色色的溶液”中第二节内容,前面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介绍科学上对溶液的分类,从而引出主题----酸碱指示剂。本节主要介绍了如何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来鉴别酸碱溶液,后一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二)”则介绍了PH试纸的使用,因此本节课在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酸碱指示剂的内容将在初三化学中会有加深加强,所以在初一科学中这部分内容重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落实,以及“以证据支持假设”科学思想的贯彻。
2、学生分析:
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很陌生,但是他们对课堂中的实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特别是对酸碱指示剂这种有着奇特颜色变化的实验更是兴趣盎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情况,通过小魔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有关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并渗透“以证据支持假设”的科学思想。
3、教学设计: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放在了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环节:学生对几种不同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实验上。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采用“以证据支持假设”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产生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假设或者推翻假设从而得出结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探究活动,我们设计了学生活动单,作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脚手架”,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单的引导,一步步地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有关酸碱指示剂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落实。一方面通过小魔术、小故事、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将基本知识和技能落实下去。我们从溶液的分类引入,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再通过波义耳发现石蕊试液的小故事来认识酸碱指示剂;我们用浸过酚酞的花朵,在其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变色的小魔术来引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实验,用实验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加以反复练习来落实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对溶液的分类可以按照其酸碱性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
2.会描述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指示剂:石蕊和酚酞遇酸性或碱性溶液时的变色情况。
3.懂得要移取少量的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而不能污染待测溶液。
4.学会用石蕊和酚酞判断和区分溶液的酸碱性,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激发从生活中发现不同的指示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问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溶液,你能举例吗?
问2:这么多的溶液如何分类呢?(出示图片)请你们根据预备年级所学习到的有关分类的知识,对图片中的溶液进行分类。
问3:实验室里也有很多溶液,科学家是怎样分类的呢?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