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畏之心,重新认识“希望在山”精致高效农业唤醒山区致富梦想全市平坦农用地不足 300 250 万亩、山地 1800 万亩、农业在三产中的比例达 1/3 、农业人口超过 75% ,这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长久以来, 如今, 梅州耕地潜力基本用光早已用罄, 而全市还有大约 400 万亩山地可供开发,因此, “向山进军、耕山致富”是农业大市梅州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科学决策。近年来, 梅州开始打破传统的“靠山吃山”模式,重新认识“希望在山”,以“生态”杠杆撬动庞大的山地资源, 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 唤醒了山区人民的“致富梦”。雁南飞、雁鸣湖、客天下、麓湖山等一座又一座休闲山庄在梅州的青山绿水间摇曳生姿, 金柚、慈橙、油茶等一片又一片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在梅州广袤的山地间争相涌现, 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等一个又一个知名品牌更是信心满满的走向全国。在耕地匮乏的瓶颈面前, 梅州适时打起山的主意, 用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理念, 在广阔的山地间大展拳脚, 把荒地变成绿野, 把穷山变成富矿, 不仅赋予了梅州生态美,更赋予了山区致富梦。科学开发,发展农业带旺旅游山顶是涵养水源的“绿帽”、山间是人工开发的魔纹状“绿带”、山下是特色种养配套文化旅游; 山谷间, 各色花儿争相绽放, 各类果儿枝头满挂······在梅江区西阳镇太平村, 吴明和刘秀金夫妇用农业、林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开发理念, 把自己的“鸣绣谷”小农庄发展成为农业休闲农庄,每年实现经济收入达 10 多万元。而在蕉岭县蕉城镇王锦阳的南北兴家庭农场, 同样的立体开发模式已经让该农场每年可实现收入上百万元。今年 6 月,梅县城东镇谢田村的 300 亩良种葡萄成熟,该基地“北果南种”让梅州告别鲜食葡萄纯靠外地运输的历史,更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尝鲜。城东镇葡萄格外鲜甜, 而梅县南口镇的红肉火龙果同样诱人, 每逢周末, 不少市民便三五成群驾车到火龙果基地过过手瘾。近年来, 类似这样的“公司+ 基地+ 体验田园采摘”体验式农产品基地层出不穷, 杨梅、荔枝、龙眼、慈橙、金柚等基地一年四季为市民提供休闲体验的场所,成为耕山致富大会战的一大亮点。“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雁南飞、雁鸣湖作为我市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先行者, 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 我市大力促进特色农业基地与休闲度假、养生保健、客家民俗体验的有机融合, 不断创新休闲农业产品, 丰富休闲农业内涵, 以期实现果园变公园、林区变景区、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商品的休闲观光目标。随着精致高效农业与文化旅游的推进,加入这一行列的不仅限于大财团, 不少普罗大众跃跃欲试, 涌现不少成功的耕山致富典型,让这一“靠山吃山”的队伍日渐壮大。今年,全市新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基地 8 个,梅县麓湖山、兴宁熙和湾、丰顺马图等 20 个按 3A 以上景区质量标准建设的休闲农庄正加快建设步伐, “农产区”正朝着“旅游区”的方向迈进着。做强品牌, “梅州三宝”声名鹊起今年 6月,我市申请的“嘉应茗茶”区域品牌正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牌。至此, 全市农业产业三大区域品牌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全部申请或注册成功, 成为我市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硕果。“柚果、慈橙、茶叶都属于我市的传统农业, 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甚至上千年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希望在山’的口号以来, 这些传统农产品的种植得到迅速扩张, 而各种品牌随之涌现。”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茶叶为例, 目前, 全市经营茶叶种植、加工、流通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有 24家, 涌现出以“雁南飞”、“西岩”为代表的诸多茶叶品牌, 这些品牌多而分散, 市场占有率低, 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合力,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叶这一优势农产品的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将分散生产的农户和农业企业组织起来,统一品牌、统一标准, 实现抱团发展,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整合柚子、橙子、茶叶三大农产品资源, 逐渐打响了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三大区域品牌, 其中梅州金柚更是远销欧盟、俄罗斯、日本、香港、澳门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去年的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 “梅州金柚”和“平远慈橙”还作为梅州特色礼品赠送给吴伯雄,一时间,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等“梅州三宝”受到海内外商家的热捧。随着区域品牌的不断打响,农户和企业的种植热情高涨,今年上半年, “梅州三宝”的种植面积便新增 万亩, 建成“梅州三宝”耕山致富标准示范园 1 8 个。同时, 我市还培育了梅龙柚果、飞龙果业等精深加工企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 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单一品种为主的低附加值向精深加工、多元品种为
耕山致富大 会战专版新 闻稿(刘玉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