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豆根流程图.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豆根(Sophor atonkinensis Gapnep) ,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茎, 野生,又名广豆根。根为长圆柱形,有时分枝,略弯曲,长约10~35厘米,直径 ~1厘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略突起的皮孔,质硬难折断, 断面略平坦、浅棕色,并可见环状形成层,中心无髓。主产于广西西南部至西北部,广东、云南和贵州也有少量分布。全年可采,以秋季采挖为佳。除去杂质, 洗净,干燥。切片可生用。山豆根的药用功效始载于唐代《开宝本草》,气微弱, 味苦,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抗炎利尿等功效,用于治疗火毒蕴结,但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山豆根折实热火毒,上清心肺之热,下清胃与大肠之火, 为治疗肺胃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之要药,与射干、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配伍使用,效果则更为显著。古代本草言其无毒,近代研究认为,山豆根生药按毒性分级属于有毒,其所含的生物碱为高毒,所以应注意其用法用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作用,其所含的多种生物碱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因其所含的组分具有良好的药效,故山豆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炎、肿瘤、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据文献( 范健,建峰.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 . 实用医技杂志,2003 ,10(11):1254- 1255. )记载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三萜、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生物碱是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山豆根中所含生物碱有兴奋呼吸作用,其中臭豆碱、金雀花碱能反射性兴奋呼吸;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均有显著平喘、镇痛及降低体温的作用。对于另一个重要组分--- 三萜,山豆根中所含三萜及三萜皂苷多为齐墩果烯型, 个别为羽扇豆烷型, 部分化合物在 22 位有羰基取代,目前已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 17 种三萜及 15种三萜皂苷类成分。此外,山豆根中富含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查耳酮和紫檀素类化合物,以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最为丰富。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槲皮素、异鼠李素-3- 芸香糖甙、牡荆苷以及一个新化合物越南槐醇、所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异戊烯基、 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基团以及 3,3-二甲基-丙基乙醚基等基团;取代基除了羟基、甲氧基以外, 大部分化合物还具有异戊烯基(isoprene eny l) 、熏衣草基(lavandulyl) 、3- 甲基-3- 羟基- 丁基以及 5- 羟基-2- 异烯丙基-5- 甲基-己基(5-hydroxy-2-isopro penyl- 5-methy lhexy lag roup) 等基团取代,有时这一类的取代基能和邻位的羟基环合形成六元吡喃环或五元呋喃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 2- 苯基色原酮( flavone )结构,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 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由于这些助色团的存在, 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又由于分子中γ- 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

山豆根流程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8